20.“小庙里”究竟指什么
有的时候我跟着母亲去领票证,去过小庙里。从我家后弄堂出去,走过裁缝店、老酒店、米店、酱菜店,到当店门口的一条横路右手拐弯,差不多到底的时候,在你的左手边有一个小小的庙门。记得那扇门有点像道观的门,气派不大,略略有点古代建筑样子,窄窄的门口右侧挂着一块木牌子,上用黑色楷书写着:“江宁路街道蒋家巷居民委员会。”走进去是一进院子,地上使用的是青泥砖,砖与砖之间,积蓄着滑滑的青苔。
居委会就在这个地方的大厅。母亲拿着户口本到那里去领一个季度的票证。这是用长方纸印刷出来的彩色的密密麻麻的票证,像一大张邮票小型张,刻着齿纹便于一张张撕下。有粮票、油票、煤球票、豆制品票、蛋票、肉票、糖票,这是我们小时候都知道的,后来票证的种类逐年增加,又有自行车票、缝纫机票、香烟票、手表票、火柴票、鱼票等等,随着我的年龄增长,各类票证就越来越多。从票证的增长可以看到当年日用百货供应的日趋紧张。三年困难时期,还有一种糕点票,用它可以去买平价的一斤糕点。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奶油桃酥,那是我在那个年代中吃到的最美味的食品。我家的邻居“小娘舅”曾经当过居委会主任,后来我母亲推荐为居委会的小组长。大概是在我插队落户的1970年,里弄派人敲锣打鼓到我家劝我去插队,她们拿着我妈妈是小组长这件事来跟我说事儿。后来我就只好点头去了。等到三四年之后回到上海,妈妈还在当小组长,几个侄子侄女也都大了,家务事相对来说少了,她干这件事还挺来劲的。
但是我一直不知道这个居委会的前身是什么所在,“小庙里”究竟何指。为了写这几篇有关蒋家巷的文章,我好奇地从网上查了一下蒋家巷与玉皇山、小庙里的关系的资料。一查才知道,有着大大的来历。这个“小庙里”和玉皇山弄堂都来自杭州的玉皇山。
上海地方志资料如下:“上海福星观:道教宫观。在上海市原陕西路蒋家巷。1939年,浙江杭州玉皇山福星观住持道士李理山,在上海绅董和帮会头目的赞助下,于上海陕西路蒋家巷,利用原花神庙旧址,设建此观,以作杭州玉皇山福星观上海分院,李理山亦兼任分院住持。后是观被废圮。”
语焉不详。再一查李理山这个人,来头不小,原来是道教全真教的教主,下面的释文来自百度:李理山,江苏镇江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杭州玉皇山福星观监院。自幼在杭州玉皇山福星观拜师出家,道号紫东。玉皇山福星观是道教全真派在江南五省(苏、浙、皖、赣、闽)的第一座“子孙丛林”,香火旺盛,远近闻名。再继续追踪下去,有关这个李理山又出现了一段非常感人的历史:李理山自幼在此杭州玉皇山宫观中读经习武、陶冶性情。他既精道教斋醮科仪,且精道教内家拳技,体魄矫健,神态沉肃坚毅。为人清高洒脱,修道严守规诫;办事果敢公道,刚直不阿;富有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由于他才华出众、办事果断,在青年时代就成了福星观的当家。
我估计这段时间在1895-1898年期间,他20多岁的时候。
此后他带领道众在山上植树造林,修建宫观殿堂。并在山上挖掘了“天乙池”,开辟了“紫来洞”,使杭州玉皇山成为满山葱翠、殿宇庄严的洞天福地。到后来玉皇山逐渐成为杭州一个著名景点,游客们登上山顶,附近风景尽收眼底。从山上看下面的八卦田,非常壮观和神奇。由此玉皇山福星观声誉日高,李理山在江南道教界中也成了赫赫有名的人物。据传,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他在中国道教中名声与江西龙虎山天师道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齐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杭州沦于日寇铁蹄践踏之下。李理山看到日寇杀人放火,奸淫掳掠,钱塘江边南星桥一带,房屋全部烧毁,只剩一片废墟。江边的老百姓,无衣无食,扶老携幼,流亡逃难到各处。李理山义愤填膺,热血沸腾,再也不能潜修于静室。出于民族自尊心与爱国感情,他决定停止宫观宗教活动,敞开了紫来洞道院,收容1700多名上山逃难的难民。发动群众一百数十人砍倒山上的毛竹与树木,紧急搭建起几十间茅棚,让难民栖身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