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五大发展理念蕴藏时代内涵
习近平:“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
一条主线
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调控方式
习近平:“风物长宜放眼量。分析中国经济,要看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确,动力是否强劲,潜力是否充沛”
一种动力
15大领域、33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迅疾铺展开来
习近平:“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
一份情怀
“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断被续写发展的新篇章
习近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一个核心
从严治党不断刷新人们想像力
习近平:“打铁还需自身硬。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关键是抓好党的建设,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种视野
72对伙伴关系“朋友圈”越来越大
习近平:“70多亿人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
承载着5000多年灿烂文明和近现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伟大复兴的梦想,承载着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力量,3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挺立时代潮头,引领“中国号”巨轮,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前进……
一幅蓝图正在铺展
3年多来,以中国梦为统领,不断完善治国理政顶层架构,党中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境界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年多前,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让全世界读懂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3年弹指一挥间。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的境界。
3年多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历史方位清晰可辨。2016年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13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5年冲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史无前例。
3年多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次第铺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牛鼻子”。
3年多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想内涵不断深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掀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3年多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党中央牢牢把握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在开启中国梦新航程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中国号”这艘航船行稳致远的主发动机。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在较大下行压力情况下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
“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201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对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作出重要判断。从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首次提出“新常态”,到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系统阐释,再到2015年深入论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怎么看”和“怎么办”,经济宏观调控思路进行重大创新,打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党中央深刻把握经济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判断。
方向清,任务明。
3年多来,党中央以智慧和勇气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注重需求侧到强调供给侧,对症下药,推动经济发展乘势而进。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之锚”。中国经济增长7%左右的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年经济总量,当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仍居全球第一。
一种动力强劲迸发
3年多来,攻坚克难,党中央领航“中国号”向改革深水区挺进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时,摆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是一道严峻的改革考题——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攻坚克难,成为执政党面临的一场新的赶考。
纵览过去3年多岁月,人们不难发现,党中央始终牢牢抓住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矢力推动,蹄疾步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至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涉及15大领域、33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的宏伟蓝图迅疾铺展开来,令世界为之瞩目。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启动的全面深化改革定下了一个有温度的基调。
截至2015年12月,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已经召开19次——每次会议都是总书记主持,都聚焦改革任务,审议通过一个个改革方案,提出一项项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
3年多来,一系列难题、禁区在党中央的统筹谋划中被攻破。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央企薪酬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足球改革……以前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头”被一一砸开。
3年多来,新格局、新气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指挥的攻城拔寨中被开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改革创新社会体制,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2015年底,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一锤定音。“军队改革的落地,标志着习近平缜密构思中的强国布局基本完成。”一家国际知名军事评论机构如此写道,“中国正变得越来越自信。”
3年多的实践,改革之势,如滚滚春潮席卷神州大地,深刻改变着国家面貌和人民命运。
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一年后,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天津、福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宣告终结,近4000万“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同“体制外”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2015年10月1日起,全国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企业登记模式,不再发放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企业登记手续大大简化,不断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程度在改革中稳步提升。
一份情怀始终牵挂
3年多来,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指向,党中央始终与人民心连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更是治国理政的应有之义。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2012年习近平就任总书记以来,脱贫攻坚他“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
数据无言,却最有说服力:从2011年到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22亿人减少到7017万人,累计减贫5221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的总量。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纷纷深入基层,他们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
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福利到权利,3年来,“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断被续写发展的新篇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党中央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写下生动注脚,把人民幸福镌刻在通向中国梦的里程碑上。
一个核心更加坚强
3年多来,全面从严治党,确保航向正确,党中央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执政60余载,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一往无前。今天,世界第一大政党领导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正努力破解世界最大的发展难题、走出一条人类历史上从未走过的道路。与此同时,党内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
正是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3年多来,党中央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思想、组织、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项建设全面推进,打出一套治党管党“组合拳”,开辟了党的建设新境界。
这是从“我”做起、以上率下的3年——
新一届党中央上任伊始即向全党承诺:“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
从身体力行八项规定,到全程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带头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中央用“讲认真”的精神、“有担当”的行动,使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高度结合,形成了巨大的“头雁效应”。
这是“严”字当头、动真碰硬的3年——
从严治党能有多严?3年多来的实践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
严查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案件,打破“刑不上大夫”的猜想;实现中央巡视、派驻两个“全覆盖”,打消“反腐有禁区”的疑虑;累计超过14万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问责,扭转“法不责众”的心态。
这是完善制度、依规治党的3年——
前不久,党中央“一揽子”修订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项法规相互配套、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了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完美结合。
修订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一个五年规划,首次开展党内法规清理,制定出台30多件重要党内法规……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出台30多项改革举措,党建制度改革扎实推进。
这是从“小”抓起、持之以恒的3年——
谁也没想到,一张贺卡、一盒月饼、一顿饭局这样的“小事”,一抓就是3年,不仅没有“一阵风”,而且“越往后执纪越严”。
抓小事恰恰体现了大智慧。这些作风上的“小事”,不抓就会成为无形的墙,将党和人民群众隔离开来;较起真来,就会成为我们党徙木立信、改进作风的第一步。
一步迈出去,永远在路上,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在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的实践中,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不断成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一个历经近百年的大党正以崭新姿态,勇立潮头,掌舵扬帆。
一种视野宽广深邃
3年多来,纵览风云,经略八方,党中央积极统筹两个大局,为实现中国梦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人群中的大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块头要怎么走、怎么动……”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加速演变的世界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手笔布局,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个承前启后的外交新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号”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宽广深邃的历史视野、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主动进取的创新精神、勇于担当的大国胸怀……3年多来,“中国号”领航者的新气度、新风格,令全世界印象深刻。3年多来,中国声音广被倾听,中国倡议备受瞩目,中国作用更被看重。
——“朋友圈”越来越大:同67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基本成型。
——积极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同韩国、澳大利亚等签署自贸区协议,“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议逐步生根发芽。
——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应急储备安排紧锣密鼓推进,到获准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中国号”同各国相向而行。
——从“中国高铁”到核电“华龙一号”,中国品牌、中国高端制造进一步走向世界。
——中国领导人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既坚持底线,捍卫利益,也加强合作,管控分歧。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越来越有分量的“中国号”,同其他国家一起千帆竞发,跨洋过海…… 据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