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人员在哪里?为何没有教育资质的企业可以办理教育培训,并且持续了那么多年?”质疑之余,市民贾先生表示,诚信是一家企业立足之本,对社会负责是其成功条件。因为公司倒闭而要求客户买单极不负责。“特别是在做教育行业,这样对在参与培训的孩子是怎样的一种影响,他们之后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对教育的看法会产生多大的负面效应。”
市民刘女士则感叹,以前理发店、健身房跑路的新闻屡见不鲜,“也就算了”,教育机构也这样,真是“人心不古”。同是家长,她建议家长们在选择送孩子去机构前想好:为什么送,送哪家,送好回来如何消化所学。切莫“自己不用心教养孩子,把宝都押在机构上。”
市民陈女士则建议,如选择去大培训机构,已上市的大公司会更安全,选择小机构则尽量找认识的老师。“预缴费是中等规模的培训机构通病,是不平等条约,”她呼吁,应该把所有大额预缴费的机构,包括洗脚、美容美体、理发、按摩等都管一下。
“这反映的还是整个社会育人价值观念的落后:唯分数论英雄。” 报道中家长的一句“升学在即,好的培训机构都满了”令某重点中学老师陆小姐感慨良多,她表示,当前培训机构的存在已将升学这个“学习的功利目的”赤裸裸地合理化了。“那么学校作用何在?升学应该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进步、收获后的自然结果,升学去哪里应该由学生在校各种表现决定,而不只是成绩。”
“教育培训行业很受投资人青睐,”同在教育培训行业工作的林先生分析,培训机构成本较低,现金流较好,“学生们都是先交钱后服务”。然而,当资本介入后,大规模的扩张导致某些机构在亏损的状态下运转,“这时候如果资金链断裂,教学质量下降,声誉受损,就会失去自己的市场而倒闭”。
“这件事也是给想极速扩张、靠数据吸引资本上市的企业提个醒,永远不要忘记江山是怎么打下来的,”互联网从业者傅先生表示,如果扩张的风险是牺牲客户利益,那么还不如放慢前进的脚步。他指出,此事与当下创业潮中的浮躁氛围有很大相似之处。“创业者骗天使投资的钱,然后和天使投资一起忽悠A轮投资,再一起骗B轮投资。以前要看的是利润率和资金周转率,现在看的是用户数和市场占有率,结果坑的是消费者。”
本报记者 李一能 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