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晋朝,甚至更远。而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吃好早餐非常关键。名人也不能例外。比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恩来的早餐常年不变,一直是面包、果酱、黄油和豆浆鸡蛋冲麦片。周恩来曾经告诉他的保健医生,在黄埔军校期间,每天同蒋校长共进工作早餐,吃的就是豆浆鸡蛋冲麦片。有人问过总理为何天天如此不换点花样。周恩来笑答:“这不是很好么,营养丰富,味道好,我已经吃掼了。”简单、营养的早餐为周恩来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以及惊人的记忆力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宋美龄的早餐往往是西芹配低脂色拉酱,两片抹上黄油的面包,再是一杯无咖啡因的咖啡,偶尔来一块牛排。西芹既营养又能降血压。色拉酱美味可口增进食欲。
吃货们想不想了解富豪们早餐吃点什么?名列华人首富的李嘉诚,袋袋里“码捏”那么多,个人资产达到2000亿人民币,饮食却十分平民、清淡和规律,其早餐是“巴浪鱼饭”配碗白粥。巴浪鱼饭,典型的潮州风味。将巴浪鱼洗净抹干,用粗盐、胡椒粉腌渍一个小时,然后把鱼放入开水中小火煮熟,取出便唤“巴浪鱼饭”。专家认为多食鱼以及清淡饮食对于养生相当重要。怪不得李首富虽然过了耄耋之年,可每次露面总是精神抖擞的。
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女儿回忆父亲早餐最爱吃豆浆、油条和饭团;遗憾的是去了巴西之后,再也没碰过。这张大师的口味像煞上海人。我瞎琢磨张大千尽管出生在四川内江,但他20岁从日本留学归来,被上海基督教会学校聘为绘画老师,定居上海多年。耳濡目染,张大千早餐风格逐渐往海派方向靠拢并同化,应该理所当然。
数学家、原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早餐非同一般,是碗蛋炒饭。按多数人家的吃法,早餐是干、湿结合。且蛋炒饭系午餐或晚餐才能摆上台面的。但苏老家打破常规,喜欢早餐就来实打实的。我又瞎琢磨,这是不是与数学家严谨的求证和严格的计算有关。科学不像艺术那么可以随便写意,绝不能掺有“水分”。至于苏老的长寿是否同蛋炒饭有关,属于十万零一个为什么,值得专家探索一番。当今有许多人苦苦追求长寿秘方,四处寻访长寿食谱,我偷着乐:何必舍近求远?
“面粉大王”荣宗敬的早餐千篇一律,即用自家厂里生产出来的面粉做成面疙瘩。荣老板尝第一口面疙瘩时特别认真和仔细,极像是收藏家正在鉴赏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又好比是工程师正在检验一架刚装配完的精密仪器。他先使牙齿将面疙瘩轻轻咬开,然后用筷子取出来瞪大眼睛前后左右反复注意观察面疙瘩的颜色,再放入嘴里慢慢咀嚼品味。荣宗敬就是用这种奇特的检验方法来检查面粉的质量,看看面粉制成食品后的味道以及弹性怎样。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其属下的“福新面粉厂”着手改进;如果满意的话,则蘸着绵白糖狼吞虎咽。荣宗敬吃个早餐都不忘工作,一带两便,效率真高,不愧能从一个农民工经过30年自主创业打拼成为“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毛泽东语)”。
早餐吃鸡蛋,可以帮助大脑提高记忆力、可以增长肌肉、可以改善情绪、可以预防癌症、可以保护视力、可以耐饥,更鼓舞人心的是可以减肥。最近美国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每周早餐至少食5天鸡蛋的要比食煎饼的多减掉65%的体重。这是因为早餐食鸡蛋会导致在剩下的一天中摄入较少的热量。科研成果错不了,作为老乡,我劝解影视明星孙俪,早餐光喝白开水,凤体会违和的,还不如啖两个鸡蛋。省下一顿午餐,减肥效果更佳、速度更快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