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孰重孰轻
潘高峰
  潘高峰

  进入冬季,雾霾频现,段子手们也超常发挥,“作品”层出不穷。上海滩三大“神器”接连“发射”的图片撒满网络,上海雾霾与北京雾霾的区别也“脍炙人口”。

  吐槽声中,近日某车友论坛上的一个求助帖引发热议:“本周四出差,在省道遇到大雾霾,路太宽,看不清信号灯,到路中间才看清是红灯,会不会罚款扣分?同时一起闯红灯的还有一排车。”对此,有经验的网友连忙安慰:“放心,不光你看不清,摄像头也看不清。”

  调侃式回复,道出的却是事实的真相。雾霾天误闯红灯算不算违法?昨天,上海的交警蜀黍正式回复:雾大到连信号灯也看不清,不会处罚。

  据交警介绍,认定一辆车是否涉嫌闯红灯,需要三张照片来加以佐证。分别是车辆过停车线前、过停车线后和驶入路口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使用摄录设备记录的交通违法行为,必须证据确凿,即信号灯、车牌等都清楚,才能采集。如果雾确实很大,电子警察连信号灯都看不清楚,证据就不完整,对误闯红灯、压线等行为,将不予采集处罚。

  交警的回答让人心定。但相比这个答案,有位网友针对上述问题的回复却更让人深思:“你究竟在乎的是罚款扣分?还是安全?”

  的确,当我们知道不会罚款,觉得人性化时,回过头想来,如果雾霾严重到连信号灯都看不清,不论是驾驶员还是管理者,最应关注的,首先应该是安全。上海交警昨天也提醒:雾天闯信号灯的危险高于平时,务必减速慢行,千万不要以为有雾“掩护”,就可随意违法,否则极易在路口发生交通事故。

  同样因为雾霾,最近不少城市的交警都在炫耀“黑科技”。他们的初衷可能是震慑驾驶人:通过各种光学透雾、算法透雾手段,红外成像模式,他们开发的高科技电子警察可以透过浓雾抓拍违法。对此,有人评论:为了罚款,电子警察的确“蛮拼的”。

  记得有句广告词,叫“科技以人为本”。面对不断袭来的严重雾霾,我们的努力首先应该花在哪里?值得深思。我想,仅从交通管理而言,努力研制穿透浓雾的信号灯,无疑比电子警察更有价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生态上海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0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12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广告
小区停车位涨价不能没有“谱”
孰重孰轻
年终总结
举酒邀明月,酗酒成李白?!
对乡村教师不能止于讴歌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孰重孰轻 2016-01-07 2 2016年0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