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6年08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警惕盲目改地名式政绩冲动
文澜
  文澜

  近日,因为在征集新地名的通告中附上了暂时拟定的地名“定军山市”,陕西勉县吸引了不少关注。有人提议,算一下因为改地名而增加的开支。当然,勉县的地名更改,源于撤县设市的契机,即便沿袭原地名,行政区划的调整带来的支出也难以避免。但对于那些有意更名的地方来说,改地名的成本账,值得好好算一算。

  近些年,更改地名之风很盛,多借恢复古地名的由头。对比古今地名,有人认为古代的地名更显风雅、诗意,而现在的地名则多被指责为肤浅、没文化。有一则题为《那些改的令人心塞的地名……古人哭了》的网帖,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出江湖”。例如,该网帖提到“古代叫兰陵,现在竟叫枣庄;古代叫汝南,现在竟然叫驻马店……”颇有一股“今不如古”的酸腐气。翻阅历史就会发现,当前的地名也有自身的文化传承,例如,驻马店市古为交通要冲,因历史上在这里设驿站而得名。而汝南之名实际上并未被抛弃,而是沿用为下设县的名字。

  已沿用数十年的地名,背后是一代甚至几代人刻进心里的故乡记忆。地名正像一座座闪亮灯塔,照亮了游子回望故乡的目光。更改地名、甚至盲目更名,往往令很多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同时,这也会造成巨大的行政开支。据媒体报道,2005年,甘肃天水的两个区更名,一共改掉3个字,直接花费在2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这对200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6000元的天水来说,不是个小数字。此前曾有媒体称,一个地级市的更名成本,仅更改公章、牌匾、地图、证照等行政成本,就可能达到几千万元,甚至接近1亿元。

  更改地名理应严肃,一般而言,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更改。因为牵涉巨大的行政成本支出,决定更名与否的过程,也应将民意作为重要考量部分,万不可表面上打着“传承历史地名”的幌子,实际上,小算盘拨得天响,根本不考虑巨大的开支对地方财政带来的压力,以及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不便。

  正如《人民日报》记者指出的,想要提升一个地方的知名度、推动经济发展,除了依靠本地的自然人文资源魅力外,还应思考怎样保持这种魅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确,每一个地方都应该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优势,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精准定位,盲目追求更改地名带来的短期广告效应,忽略了城市软实力的建设,只能是饮鸩止渴、无法长久。

  从现实来看,更改地名背后隐含着一种政绩冲动,但从根本上讲,官员看待地方经济发展应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和勇气,把百姓利益最大化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当成从政的目标。因此,地名改与不改,都应建立在科学合理论证的基础上,多方倾听民意的呼声,杜绝为了冲动式改名带来的行政资源浪费和民意反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1天
   第A17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1天
   第A18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1天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广告
   第B08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警惕盲目改地名式政绩冲动
国学之忧
本可当郎朗 非要做刘翔
城市规划应重视步行者视角
“鸦片面膜”
英雄情结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警惕盲目改地名式政绩冲动 2016-08-04 2 2016年08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