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零发案小区的启示
潘高峰
  潘高峰

  今天听到一个数字。今年4到8月,上海警方破了6600多起盗窃案。这个数字听起来惊人,但考虑到盗窃案破案率历来不高,由此可以推断,实际的发案数会让你更加吃惊。

  听起来,很无奈。但今天听到的另一个故事,却给人不同的启示。

  在闵行区都市路以东,是银都一村至银都七村。这个社区竣工于上世纪90年代,房龄超过20年。这里的居民多为徐汇区、黄浦区、虹口区、原卢湾区、原南市区、成都路高架建设动迁而来,是颛桥镇城市化最早最大的老小区,有1.2万常住居民。曾经,这里不但脏、乱、差,治安也是难题。但从2015年至今,“问题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银都一村到七村的入室盗窃发案数首次降到了零。

  这其中有何奥秘?除了各方努力,管辖这里的田园新村派出所社区民警施靓骏更是功不可没。

  电子围栏100%全覆盖;减少出入口、实现人车分离;卫星定位巡逻系统实现24小时巡逻;修复防盗门12个,实现100%正常使用;50%房屋周围配备24小时高清探头;15名保安经专业培训100%持证上岗;定期警情通报,定期检查小区安防体系……一位社区民警的工作可以做到怎样的用心细致,这无疑是模板。

  在这位社区民警的手机里,长期保存着小区的平面图,哪里发案了,哪里有监控,哪里是出口,哪里住着最近的平安志愿者,他都一清二楚。“社区民警就像一个家长,社区就是孩子,你越了解他,越能管理好他。”

  施靓骏除了值班,几乎每天都要到社区里跑一跑,因为无论是物业还是业委会成员还是居委干部,有什么消息总会先来找他。“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得在,他们才会信任你。”这是施靓骏每天下段区的理由。

  盗窃案高发,防范有时比破案更重要。把行政管理手段运用到社区管理中,从“灭火队”转变成“管理者”,这是城市化的要求,也是社区民警适应时代变化的结果。零发案小区的启示,其实是个大道理:用心才能把事干好。上海成千上万的小区,如果都有这样认真的管理者,这个城市才会真正平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6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8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9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0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6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B08版:健康+/新民健康
为航空安全,“保守”不是坏事
零发案小区的启示
奥运父母
警惕网络语言“粗鄙化”
蓝天里的沉醉
让“吹哨人”变成举报利剑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8零发案小区的启示 2016-08-11 2 2016年08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