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警惕网络语言“粗鄙化”
陈晓冉
  网络语言的新兴更迭持续不断,其中诙谐智慧者有之,粗鄙低俗者亦有之。

  网络低俗语言在不断影响社会文化生活和网民的精神状态。首先,网络低俗语言会向纸媒、电视媒体“倒灌”,拉低了大众文化的水平。其次,低俗语言向课堂、书本的渗透,尤其是一些儿童出版物对网络低俗语言的采用,无疑在撼动社会文化根基。再次,网络低俗语言中带有明显“性色彩”的词汇被广泛传播,有时使粗鄙被强化至“通用”、歧视被理解为“常识”。

  防止网络语言的低俗化与粗鄙化,需要我们更多地从文化管理的思路出发。互联网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和投射,净化网络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治理。作为文化根基的基础教育,要明确禁止网络低俗语言出现在课堂和文本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理性认知网络语言和使用网络语言。

  与此同时,文化出版界也需要甄别网络语言,拒绝低俗网络语言进入辞书和其他出版物。广义上讲,各种网上文化出版作品也不能无原则地使用网络低俗语言。

  再者,社会空间应该对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有所限定,社会公共空间的传播和表达必须有所规范。公职人员、窗口单位等公共服务体系都应该拒绝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

  纸媒、广播、电视不能任由网络低俗语言“倒灌”,网络媒体更应自我约束,不要成为低俗语言的推手。(陈晓冉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6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8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19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0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6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B08版:健康+/新民健康
为航空安全,“保守”不是坏事
零发案小区的启示
奥运父母
警惕网络语言“粗鄙化”
蓝天里的沉醉
让“吹哨人”变成举报利剑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8警惕网络语言“粗鄙化” 2016-08-11 2 2016年08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