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视剧《犯罪现场调查》中,有一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个模特,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有着不寻常的生活方式:她既暴饮暴食又极度厌食,每次摄入食物后,都要用催吐、灌肠等方式把吃下去的东西排出身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身材,后果则是身体机能崩溃。
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只是存在于电视剧中。有媒体发现,在现实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为了在减肥的同时还能享用美食,每天用手抠、插管等方式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在一个以“催吐”为主题的网络平台上,他们晒吃的,“分享暴食成果”;他们晒体重,“都在极轻范围”。什么样的人在“催吐”?从平台上可以看出,年龄14-40岁,女性为多。
他们自称为“兔子”,或“兔兔”。
在医生看来,“兔子”其实是生病了,得的是进食障碍,需要治疗。长期的暴食+催吐,对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伤害。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因为对体重有强烈的焦虑和自卑,同时希望“能吃却瘦”,得到别人的羡慕。
“兔子”的出现,不能不说与“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念有密切关系。“兔子”大多为女性,也证明这种观念对女性身材的苛求,可能给女性带来多大压力。当流行文化、明星名模、商业广告都以苗条的女性形象为美,甚至有意无意地贬损“过胖”的女性时,有多少女性不会对身材产生焦虑,不对体重保持关注,不对身体上的“瑕疵”抱有负面看法?脸太圆,手臂太粗,腿太粗……无数女性都有类似焦虑。节食痛苦,运动辛苦,当减肥药广告说,可以既享用美食又轻松瘦身,有多少人心动过?
“兔子”的生活方式当然是不健康的,但这种对体重和身材的焦虑,并非难以理解。这种焦虑,很多女性都体验过或正在体验,只是在“兔子”身上格外强烈。大多数女性都不会选择像“兔子”这样生活,但为了身材“少吃一点”,却可能是许多人都有过的经历。
在鼓励个人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对单一化的审美观念也该有所反思。审美观念多元化,会让社会拥有更多美好,也能让人们甩掉不必要的焦虑,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