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学校的“脱口秀明星”,每周一午会时,她谈论新闻热点,发现校园凡人美事,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一周金琪秀”;她也是不动声色的“武林高手”,不用红脸也不用呵斥,就能制止成长中的冲动,抚平青春期的叛逆。
拉开金琪办公室的抽屉,20余本工作札记记录下从教32年的心得和秘笈。
小札记化解管理难题
“宜山路交通改造,学校门口交通拥堵加剧,必须要有应对预案”“行政楼的楼梯扶手有些松动,是否需要加固?”“学校门口书包摊售卖伪劣产品,需要街道综合治理”……金琪的每本工作札记都记得密密麻麻。每天,她都爱在校园里兜兜转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随手记下来,已经成了习惯。为教师办公室窗台加装防护栏,把灌木丛改造成学生迷你健身区,走在西南位育校园,暖心的小改动随处可见。
一个人的观察毕竟有限,在金琪倡议下,学校邀请家长和学生“相约星期四”,学科教师、班主任、学校管理层全部接受预约。有学生吐槽,统一配餐品种单一且容易变冷,3年前,学校启动了食堂改造工程,如今,十几个窗口提供各类餐食,午餐成了同学们每天最期待的时间。有家长犯愁,孩子有“早恋”的苗头,而在金琪看来,不能用这个词简单地定义孩子们懵懂的感情,她请来学生、家长和老师一起召开“圆桌会议”,共同探讨男女生如何避免“交往过密”,引导学生思考,“小船刚刚起航,何必匆匆靠岸”。
设“学生民主议事堂”
校教导副主任谢敏始终记得几年前发生的风波:有个高一男生初入校,对学校处处不满,编制了一段视频,放在网上传播。论成绩,男生是优等生,如何应对“刺头儿”的举动,老师们伤了脑筋。
“金书记把这个男生叫过来,并没有批评,而是邀请一起吃午餐,边吃边聊。”谢敏说,这“以柔克刚”的方法确实出乎大家意料,但“很金琪”。
“不能因为学生有异议,就压制他的想法,相反,要鼓励学生通过合理手段和方式表达诉求,尤其是网络时代,学生更要具备良好媒体素养。”金琪说。受到这件小事启发,从2010年起,西南位育中学成立了“学生民主议事堂”,由学生会维权部牵头,各年级均设有自主管理委员会。食堂菜价要提价,必须通过学生听证;新校服选什么款式,民主投票产生;希望学校增加拓展课程,也能通过这一渠道申请。如今,在这所中学,春游和秋游的路线和任务菜单设计,由学生全程参与。其中,“城市探宝”聚焦申城人文景点,“农村探宝”则深入普通农家,受到学生欢迎。
这两天,来自高三男生朱禹同的校室内网球馆改建提议又放在了金琪手边。小朱认为,网球馆如果增加羽毛球和乒乓球设施,会满足更多学生运动需求。金琪指导他做好经费预算和可行性研究,一份成熟的“议案”诞生了。
发现身边的美
金琪分管德育工作,在西南位育中学,“德育”二字因为每周一中午的“一周金琪秀”时间,变得亲切生动。
“一周金琪秀”秀的全是学生。“群星耀西位”板块,不看成绩,只看特长。他们中,有善于时间管理的达人,也有发现火情及时报警的热心肠。这学期开学,桥牌班的几个孩子带着暑假摘得的全国比赛金牌登上了舞台,不过,金琪希望同学们除了看到金牌,更应该看到,当一个人因兴趣而学时,会激发多大的动力。
“发现身边的美”板块让金琪颇有感触。一开始,同学们说哪有这么多好人好事啊!有的班级交上来的名单几乎是空白。渐渐地,经过引导,这一栏目成了校园网上的人气王——出门发现公交卡没钱,门卫阿姨借钱给自己回家;手机忘了丢哪,清洁工人捡到还了回来;一个同学骨折了,其他同学担任“人工司机”在各教学楼间穿梭……金琪欣慰地看到,在一个个闪光点被发现时,同时放大的还有学生的眼界和心胸。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