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导演约翰·卡尼,是描绘音乐和爱情的高手,继《曾经》《歌曲改变人生》之后,他又执导了《初恋这首情歌》。如果说,《曾经》镜头对准一个街头歌手和一个已婚女子,音乐让他们产生了复杂、不可言说的异样情愫,他们互相爱恋又各自离去;《歌曲改变人生》呈现迷失在生活中的男女主角微妙的情感世界,通过音乐,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激励、互相依存,最后又重新出发;那么,《初恋这首情歌》则聚焦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音乐把他们连接,给他们动力,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劈波斩浪。
这是导演约翰·卡尼对少年往事的追念,对逝去记忆的追寻。他说:“我小时候,有个姑娘,我12岁,她13岁,我每天都看到她,但是没有勇气问她的名字。”30多年后,导演终于在自己的电影里,让男主角康纳实现了自己的愿望:15岁的康纳,见到了16岁的女孩拉菲娜,立即被她吸引,他大胆地走向她,宣称自己有个乐队,要为她拍视频。
如同导演约翰·卡尼小时候受到其他同学冷眼,本片男主角康纳由于家庭经济出了状况,在转学到一所新的教会学校时,也受到同学、校长的欺负。他是一个弱小者。但当他打算筹建一个乐队,用音乐去追求心爱的姑娘时,马上变成了一个强大的人。电影中有一个对比。随着镜头摇移,康纳行走在路上,背后是不良学生的扭打、抽烟,他脸上呈现着不安、怯懦、惊恐的神色。他被校长勒令脱去棕色皮鞋(学校规定只能穿黑色皮鞋),他穿白袜子的双脚,行走在学校的地板和室外的污水里。这明显是对人的侮辱,康纳却只能忍受。相反,面对拉菲娜,一个辍学的女模特,他心中的女神,对她脱口而出自己有个乐队时,脸上全是自信的表情。要知道,那时候乐队还是子虚乌有的影子。当那个拼凑起来的“唱街乐队”开完会,所有队员出门,导演用了一个富有意味的慢镜头,他们脸露笑容,飘飘欲仙,就像是还没打仗就已胜利的士兵。音乐让他们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尊重自己。
第一次拍摄音乐视频就露出窘状:没有专门摄像,服装不统一。但康纳的导演和拉菲娜的表演,赢得康纳哥哥布兰登的赞赏。布兰登是电影里很重要的角色,他看起来是一个瘾君子、大学辍学生,但他懂音乐,是康纳音乐的启蒙人,指导者:他告诫康纳不要翻唱其他人的歌;他说想象力在艺术中是最重要的;他叮嘱弟弟要高瞻远瞩;他把当时热门、流行的乐队介绍给康纳;他让弟弟通过聆听、揣摩大师的演唱和演奏来获得灵感。通过布兰登,我们知道上世纪80年代许多著名乐队,他不仅为康纳,也为我们打开音乐之门。电影中所有的歌曲,都带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本片是贴着怀旧标签的初恋情歌,就像《曾经》《歌曲改变人生》,每首歌曲都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拉菲娜是康纳的爱慕对象,康纳用一首首自己创作的歌,表达着内心的情感,这些歌,总有一个“她”,这些歌,勾连起整个剧情。《谜一样的模特》是他初识她的感觉;《向上》是他对她的思念和表白;当他知道她要远走他乡,吟唱了《美丽的海》;在她将要去伦敦的前夕,他用《就像是偷来的那样驾驶它》来祝福她:“你可以到任何地方去。你必须抓住方向盘,当自己的主人。”学校新年晚会上,他抒情地唱着慢歌《寻找你》,交叉镜头里,是她感动落泪的面容。
康纳和拉菲娜最终走到了一起,电影结尾,他们决定去英国发展,虽然他们没有钱,没有熟人。电影画面里,康纳在风雨中驾驶着小船,凭借着年轻、理想和爱情,小船,怎么不会载着他们驶向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