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杂志是在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亲自关心下创办的。从1981年创刊直到2005年4月他去世的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费孝通一直关心着《社会》,他对《社会》杂志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粉碎“四人帮”后,费孝通再提社会学的重建,并发表《为社会学再说几句话》,受到决策层的重视,社会学在中国大陆得到恢复。1980年1月,费孝通出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长;同年4月复旦大学分校设置中国大陆恢复社会学后最早的社会学系;翌年,在费孝通、于光远等的关心下,创办了中国大陆最早的社会学专业刊物——《社会》(社会学丛刊),李庆云为第一任主编。
从创刊号的文章《社会学系的培养目标》(以下简称《目标》)开始,费孝通在《社会》杂志刊发过的论文、谈话记录等,共有十三篇,此外他还为杂志创刊周年庆题过两次词。
在《目标》一文中,费孝通直接从社会学在各主要发达国家中的现实作用切入,思虑缜密,条分缕析,层层推进他的论述。大致涉及的话题有:尽快恢复招生、加快培养新人;培育公民常识,为未来民主生活奠定基础;追求愿望,把握命运;关于提高研究方法,要重视传统,承认差距,奋起重建,从头开始等。
如果说在1982年及1983年间费孝通先后在《社会》上发表的“关于社会学发展的几点看法”、“社会学调查要发展”、“社会调查和实际生活”和“要从根本懂得社会”四篇文章,基本上是他在创刊号上发文主旨之一——提高研究方法——的延伸,那么,以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社会》上发表的几篇文章:“加强小城镇建设是当务之急”、“重建社会学的又一阶段”、“江村五十年”和“社会学的历史使命”,则可以看做是重新展开他自己一生极为关注的课题——志在富民,小城镇研究。
1998年第二期《社会》刊发的费孝通“认真解决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一文是根据费孝通于1997年10月14日对《浦东城市化中的农民问题》课题组成员的谈话整理而成,那是针对那个时期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的。
费孝通《社会》杂志两次创刊周年庆所作的题词,一次是他于1996年9月为《社会》杂志创刊15周年庆题写的“洞察社会的窗口”,另一次是费孝通于2001年6月为《社会》创刊二十周年的题辞:“研究社会 服务社会”。
进入新世纪后的2000年,费孝通在《社会》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是第七期的“我们要对时代变化作出积极有效的反映”,另一篇则是发表在第十期上的“社区自理开篇”。
《社会》杂志最后一次刊发费孝通本人的文章是在2005年最新改版的第一期上,题目为“《中国乡村考察报告》总序”,实际上该文是费孝通在一年前即2003年12月5日为由刘豪兴教授所著的《乡镇社区的当代变迁——苏南七都》著作写的序言。
在该文中,费孝通仍然念念不忘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他说“一百多年来,社会学在中国历经坎坷,先天不足,后继乏人,还有不少问题和困难。”这说明,他的确时时处处心系着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当我们今天看到中国社会学这棵大树正在茁壮成长时,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敬佩费孝通的巨大贡献。
十日谈
名人与名刊
明刊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与《细胞研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