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文明观演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肖茜颖
  看演出既是美的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但各个剧院里,观演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总是留下些许遗憾。昨晚,马林斯基芭蕾舞团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开演前,三楼9排的一对老年观众在第一幕中用手机拍照、大声交谈,并从塑料袋中取食,影响旁人观剧,从而引发了争执。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好戏不断,可是一场完美的演出,需要观众共同完成。自从多年前小提琴名家安妮·索菲·穆特看到台下有观众拿着手机拍摄,当即大喊:“请你出去!”事件发生后,经各方广泛宣传和文明教育,这些年上海观众观演的文明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步伐,上海的文化进步也是有目共睹。但文化的素质,仍在一些细节里被观众忽视,从而破坏了艺术的美好氛围。23日晚,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时,手机声不合时宜地响起。第四乐章开始前,指挥吉博·瓦格特别面向观众,用动作提示全场观众不要使用手机。23日上午,艺术天空12小时特别活动中,当苏州昆剧院上演《牡丹亭》折子戏时,观众掏出手机和微单相机进行拍摄,让演员情绪受到干扰。卡塔尔爱乐乐手哈森·艾莫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拍照会对表演有一定的干扰,尤其用闪光灯。”他希望大家可以享受音乐会,认真地感受,而非一直用镜头记录。

  除了对表演者的艺术创造产生破坏性影响,剧场拍照突然的闪灯,还有剧场工作人员对付手机拍照的激光笔提醒,不停地晃动着激光笔的红色射线,让更多的观众觉得看戏视线受到了影响。一位张女士在中间休息时接受记者采访称:“拍照首先是版权问题,其次让周围人也不能专心看演出。”

  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演展部副主任阮杰分析:“部分观众爱拍照可能也是粉丝热爱偶像的一种表现,但崇拜艺术家,首先是要尊重艺术与艺术家。不文明行为破坏艺术表演,对艺术家也是伤害。”

  其实,.如果的确喜欢某位明星,或者艺术家,想留下美好的瞬间,完全可以在演出结束后,演员谢幕时尽情拍照。还有,现在很多剧院都会安排演出闭幕后演员签售活动,这时观众也可以拍照留念。  本报记者 肖茜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不文明观演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古老昆曲进入动漫领域
香港警匪片极力创新
陆静源个展照应长征精神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7不文明观演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2016-10-25 2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