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正是各类新鲜瓜果上市品种最多的季节,然而吃得不对,腹泻便会悄悄“找上门”。日前,在奉贤区泰日社区举办的第23期新民健康周周讲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中医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梁芳提醒,秋季吃水果要讲究体质,对号入座,适时适量才健康。
梁芳说道,不少秋季时令水果性质偏寒,中老年人特别是肠胃虚弱、患有慢性疾病者须格外留神,得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水果。“容易发生腹泻的人群,一般来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轻者脾气亏虚,重者脾阳虚弱。”她表示,对于这类平时怕冷、畏寒、出汗少、易腹泻的体质虚寒者来说,应选择偏温热性水果食用,如龙眼、荔枝、核桃肉、杨梅、桃、橘、樱桃、杏、石榴、椰子、大枣、栗子、梅等。
而平时易面色红赤,口舌生疮,口干汗多,舌燥便秘,喜凉饮,常烦躁,易发火者通常属于实热体质者,可吃一点偏凉性的水果,如香瓜、梨、西瓜、香蕉、柚子、枇杷、芒果、甘蔗、甜瓜、柿子、桑椹、橙、生菱角、荸荠、猕猴桃等,协助清热泻火。
梁芳指出,秋季节假日相对集中,人们“胡吃海塞”的机会增多,因饮食不洁或不节制而导致的腹泻便时有发生。她提到:“如果发生腹泻,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进食生冷引起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健脾益气的方法改善。另一种是由于食物不洁引起的感染性腹泻,需要配合抗炎、补液治疗。”
许多人认为,拉肚子正好“排毒”,不用吃药。对此,专家表示,腹泻的治疗及用药,应该根据具体病因以及表现症状的轻重等进行对症的规范治疗,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而言,如果只是因受寒着凉等因素所致的非感染性腹泻,而且腹泻症状较轻,仅表现为一天拉两三次肚子,没有发热等感染性症状,那么就不一定要用止泻药,可以通过吃些热的、容易消化的食物,调养一下胃肠即可。可一旦腹泻症状较重,却一直不用药治疗,则可能导致脱水甚至电解质紊乱,所以腹泻频繁、症状严重者应及时用止泻药物;若已经发生了脱水、酸中毒等情况,还要及时补液治疗。
专家特别指出,秋季腹泻是一种肠道疾病,主要经消化道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和呼吸道感染致病,因此做好肠道和呼吸道隔离工作很重要。建议生活中尽量不食用生、冷的食物,应勤洗手讲卫生。尽量不要吃剩菜剩饭,储存时选择干净的容器再放置冰箱内;在保暖的同时,根据温度变化适度增减衣物,更要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才能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另外,市民要注意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充足睡眠和丰富营养。规律作息时间,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紧张、忧虑等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