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国家艺术杂志/专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客嘉年华,吹响创意集结号
陆佳慧 赵子谦
  文/陆佳慧 赵子谦

  在全国“双创”周期间,作为上海社区众创空间平台支持的众创活动之一的“上海创客嘉年华”在创智天地举行,本次嘉年华活动旨在呈现当下创新创意如何实实在在地改变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活动现场,创客们的奇思妙想为原本高冷的机器赋予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创客秀场、创客讲堂、VR体验区、互动多媒体区、创客教育区、机器人专区、手工作坊、农夫集市八个板块。邀请到19位大咖作为创客讲堂的嘉宾进行讲座。共有二十余家单位和涉及电子、环保、生物、声音和文化领域的五类创客参与,通过展示、论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让公众近距离体验创客文化。

  足不出“沪”,体验太空旅行

  9月15日,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成功,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随着国家各项航天工程的开展,大众太空探索的热情也愈发高涨。

  为鼓励更多人关注航天技术,并且推动航天技术民用化,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从2015年打造了“星天地”创客空间,本次星天地空间带来了长征二号F火箭、天宫二号、神舟飞船、玉兔号、子母蜗牛等星球车模型,让参观者亲自操控星球车在月面上进行探索,也可戴上VR眼镜去太空逛上一圈,“足不出‘沪’,就能来一趟太空之旅,真酷”从小痴迷星空的李先生还在现场亲自动手搭建了一款属于自己的航天器,圆了自己的太空梦。

  航天创客小草介绍,去年在普华工作的她,在未来星球表面探测机器人大赛认识了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朋友。在共同的理想感召下,小草选择辞职,从新天地来到了星天地创客空间,一起打造航天内外的交流窗口,航天技术创新的开放式平台,军民融合平台,希望结合航天内外的创客力量共同为实现太空梦努力。

  创意为科技赋予温情

  Helper是一款专为上肢功能有障碍的人开发的足用键盘,并加入了人性化可改动的快捷键,进一步提升了残障人士使用专业软件的体验。童话故事里的魔镜也被搬到了展会现场,它融合最前端的科技,拥有先进的面部识别技术,能像扫描仪一样快速分析用户的脸型优缺点和弥补方案,为用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完美形象,帮助人们更自信地生活。

  来自日本的科技大使、猫耳朵脑波可穿戴神器necomimi发明者高须正和(Masakazu Takasu)受邀和科技爱好者们分享了自己关于“如何将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的见解,头戴猫耳朵的高须正和现场展示了“跳房子的天才”、“素描水族馆”等多个创意项目。高须正和的公司通过玩耍和实验,结合摄影和3D图像、艺术和其他元素,创造出全新的游戏、互动性的装饰风格和延展性的现实生活,让孩子得到体验式、沉浸式的学习,“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吸引孩子们走到室外,更多地体验生活的乐趣,而不是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

  大学生创客初露头角

  “当你觉得你多了一条道路,那么你失败的几率就增加了10%……在一个地方,我会彻底消失,然后在另一个地方更加专注地出现。”原本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读书的孙领,在大二下学期选择休学创业。

  这是孙领第二次踏上创业路,做的是自行车的智能车把,致力于解决骑行爱好者长途骑行时的照明和手机耗电问题。在中国,这一领域还鲜有人探索。

  团队成员称孙领有“完美主义倾向”,目前投放市场的智能车把是他们设计的第二代产品,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进行了两次大型调整,无数次小型优化。“有完美主义倾向,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模型不满意就直接砸碎”。渐渐地,合伙人们都习惯了孙领的“吹毛求疵”,花几个小时和一颗螺丝钉“较劲儿”对他们而言不再稀奇。“要逼自己创造漂亮的东西。将产品做到极致,构建软硬件生态圈是我们的目标。“投放市场以来,我们已经陆续收到了2000多份订单。10月下旬,我们还将在临港大学城举办骑行大赛,让更多的骑行爱好者认识我们。”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怀着对于音乐的热情和希望帮助普通人圆音乐梦的理想,刘攀创办了清晨录音棚,希望可以让看似神秘的专业录音走向民间,服务市民。七年的时间,已经发展为位于徐汇区光大会展中心的1000平米,6个录音棚,3间音乐教室。此次创客嘉年华,他们结合“创客教育”的主题推出了“宝贝留声计划”的亲子活动,记录孩子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声音变化。谈起对于年轻创客们的建议,刘攀只有两个字,那便是坚持。

  国际创客“玩”在上海

  阿根廷创客Rudi与他的中国创客伙伴许先是一组非常典型的创客组合。主攻创客教育的他们,在此次参展的创客中做得风生水起。

  谈起自己的作品和经历,二人十分兴奋。曾在三星大规模生产部门工作的Rudi2008年来到中国,受中国文化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熏陶,使他改变了本来只准备停留一两个月的计划,留在中国直到现在。这期间,他也曾经在IT企业就职,但直到他接触到了创客组织新车间,他对于创造的热情和对于机器人的喜爱一下子被激发出。无独有偶,许先也曾经是一名电子工程师,也曾服务于国内教育机器人公司,2015年于日企辞职成为一名自由创客。二人在创客活动中一见如故,决定通过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在“创客教育”的方向努力,启发青少年的兴趣创造力。现在他们自己开发的蒲公英实验室已经承担上海多所中小学的机器人教育。

  给“准创客们”一个环境

  除了酷炫好玩的创客项目展示,本次嘉年华还希望能助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创客思维,为孩子们开辟了亲子体验区。11岁的王思维“眼馋” VR技术已经很久了,这次的创客嘉年华终于圆了他的VR体验梦。小家伙戴上VR头盔,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观虚拟房间,通过手中的控制装置接触虚拟世界。

  今年读五年级的方嘉誉小朋友平日里是个“机械迷”,家里的手表闹钟拆拆装装总能捣鼓出不少乐趣,方妈妈和方爸爸这次专门驱车带着他来看展。半天时间,方嘉誉跟着爸爸妈妈听了讲座,在展会现场体验了3D打印、VR技术等,“逛了一大圈也不累”。

  “我们想让小朋友们亲自尝试、亲手创作,在一次次地摸索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创客思维”,DFROBOT市场总监李俊红认为创客教育和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不同,需要为“准创客”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实践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评论/专栏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邻声·话题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观点
   第C04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专题
   第C06版: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YSE计划欢迎中国青年参与
创客嘉年华,吹响创意集结号
瑞士设计 色彩创意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专题C05创客嘉年华,吹响创意集结号 2016-10-29 2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