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即将开跑。上海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上马宣传画将这场比赛渲染成一场属于整个城市的狂欢日。事实上,除了上马这样重量级的马拉松赛事,各类路跑赛事几乎每周都在城市中上演。据中国田协更新于10月12日的赛历,仅10月15日、16日,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注册赛事达到了历史新高的22场!朋友圈被各种晒奖牌所“攻占”。
仿佛跑步成了中国最受欢迎、最具群众影响力、集竞技和健身功能于一体的田径项目。马拉松为何“越跑越热”?层出不穷的赛事背后,是什么在推动这项运动变成城市热事?
跑出态度
在不少人心中,跑步代表了一种独立、释放的生活态度。当尘事繁忙让灵魂跟不上脚步,马拉松却能裹挟派对气息迎面送出正能量。运动,让生活更幸福。据《中国体育行业商业价值报告》显示,在“大众经常参与的体育运动”中,跑步以43%的参与度名列前茅。在国内,参加马拉松跑的这一群体目前已有数百万人。许多跑步者都深有体会,在42.195公里,他们是用脚步在极端艰难的境况下思考人生,是旧我和新我之间的沉默博弈。
作为一名资深跑者,携程联席主席孙洁将跑步作为自己繁忙工作中最好的释压方法。从中学时代就坚持锻炼,在她看来,跑步是一种对自己的犒劳,“跑步时是我最享受自我的时刻”。
知名体育评论员、《跑者世界》总编辑张路平在参加北京马拉松赛,跑完人生第一场全马之后,曾动情写下:近一年的训练,不仅储备了充足的体能,也铸就了独特的跑步价值观。跑步重要的是跟自己比,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超越了昨天的自己,抱这样的心态,马拉松,能让人收到身体和精神健康的双重之效。
还有不少人的马拉松之旅开始于对自己健康的担忧。中国人尤其是中产阶层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原因。他们是亚健康的主要人群,大多数人愈来愈关注自身的长远健康。跑步,没有场地要求,没有性别年龄要求,也没有时间限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大众跑步运动异军突起。
跑成名片
对于所有上马参赛者而言,每年的上马之行,都是与上海这座城市的一次约会。从陆家嘴金融区出发,沿着黄浦江一路奔跑,江风拂面,享受着属于上海的味道。景观体育,并非上海独创。马拉松风情,已成世界的绘本。
近年来,随着国家赛事审批权的放开,地方举办体育赛事激增,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相较球类项目的场馆限制,举办马拉松赛事的“门槛”更低,许多社会资本涌入。在中国田协竞赛日程上,跑步比赛贯穿全年,不少国内二三线城市也纷纷拥有自己的马拉松赛,且均为国际赛事。
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主任、中国田协副主席杜兆才表示,我国各个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在得到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也给城市和所有参与者以丰厚的回报。“实际上,马拉松对中国城市对外开放的‘名片效应’正逐渐显现。”
社会体育学者卢元镇认为,马拉松热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标志。在中国,马拉松比赛之所以成为城市的节日,是因为它承担着嘉年华、狂欢节的作用。城市需要这样一个展示自身形象和凝聚人心的平台。
跑来效益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马拉松赛事运营的收入达到2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收入超百亿元,2015年达300亿元。巨大的经济产业效益,是近年来路跑赛事层出不穷,马拉松化身“马拉疯”的根本原因。
被誉为站在上马的肩膀上,本周四上午开幕的上海体博会就展现了因跑步而产生的一整条产业链。在体博会现场,记者发现除了运动装备、补给这类传统的跑步产业,近年来专门针对跑步而产生的细分服务企业异军突起。各类跑步手机应用软件、可穿戴设备成为跑者驻足围观的人气展台。
同时,跑步产业也与旅游产业结合日益紧密。当越来越多的跑马爱好者不满足于在本地或者本国内参赛,各大旅行社推出了一系列马拉松产品——从赛事报名、护照证件、交通住宿、赛后在当地的旅游,一站式搞定,旅行社提供赴异地跑马拉松的打包服务颇受青睐。
已经连续8年获得国际田联金标荣誉的厦门马拉松负责人李维新表示,“举办马拉松赛的趋势是市场资助越来越多,对赛事自我造血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现对赞助商回报的同时,运营方也为自己收获了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跑得科学
从体育专业词汇到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运动,国内的马拉松运动只用短短几年时间便完成了这样的转变。
在“全民跑马”的热潮下,马拉松的危险属性被忽视。许多人在缺乏自我身体认知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猝死虽只是少数,但跑得不当和过量将对关节和韧带等造成大量损伤。不科学的运动不仅有害健康,还适得其反。
筹办马拉松赛事,需要成熟的运营团队、成熟的跑者、成熟的社会管理共同支撑。不论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势头有多火,筹办马拉松赛事的“高门槛”不该被人为忽略。
在马拉松的筹办过程中,对医疗救护资源的需求尤其高。“马拉松运动是我从事的所有赛事工作中危险最大、风险最高的一项运动。”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首席医疗官马宏赟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在他看来,国内不少路跑赛事都存在医疗风险漏洞,“没有出事只能说是幸运”。
马拉松演变至今,已经成为体育产业争抢的大蛋糕。除了生命安全底线,一场马拉松赛事对城市交通、安保、环卫等基础配套的完善,志愿者服务等服务功能的齐备,组织方赛程、赛道规划等细致的安排都有很高要求。
当马拉松成为一股风潮,找准定位推出特色马拉松赛事,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已成为所有办赛者的必修课。只有进一步普及和推广马拉松运动的内涵,让健康科学的跑步运动成为习惯,城市马拉松才能跳过“一阵风”似的狂欢,具备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