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北京的拉美问题学者刘先生度过了忙碌的一年。从去年开始,拉美政坛大风向开始变化:2015年7月,古巴和美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双方重建大使馆;11月,阿根廷反对党候选人毛里西奥·马克里赢得大选入主玫瑰宫,成为1916年以来阿根廷首位中右派领袖,结束了12年“基什内尔主义”执政;2016年6月,身具中右色彩的秘鲁经济学家、前总理巴勃罗·库钦斯基在大选中战胜前总统藤森之女藤森庆子,以技术官僚为核心组阁;8月,巴西联邦参议院正式通过对于总统罗塞夫的弹劾案,“铁娘子”被免除总统职务,劳工党结束了长达13年的执政周期……
在宏观视角里,这种地区性大规模政党轮替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事件。而合理的逻辑是,政党派别的变化很可能带来政策的巨大变化,不仅影响地区政治格局和双边关系,也会对未来的投资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中国需要如何应对形势变化?右转的政府会引起怎样的政经连锁反应?所有的可能性都需重新计量。
而在墨西哥经营旅行社的王先生感到的是一个暖春:曾让他无比头疼的团客签证问题,似乎正在一点点消失。2016年3月起,中国公民赴厄瓜多尔旅游、探亲可免签入境;9月,中国公民持美、加、欧盟、巴西、智利有效签证入秘鲁旅游可免签入境;同月,持美、加、欧、英、澳有效签证中国公民通过网上申请,赴阿根廷旅游可以免签入境;10月,巴西旅游局长表示计划开放对华免签……越来越少国家需要他一次次为团客双认证、跑使馆,似乎最好的时代来到了。
刘先生设想的种种风险并没有出现,王先生的幸福也似乎来得突然。而有趣的是,这些政策出自传统左派科雷亚政府、出自中右派的库钦斯基政府,甚至也出自前首富之子、教科书一般的右派领袖马克里政府……这些国家的政府,无论持何种政治立场,更为亲近哪些国家和团体,对于中国来客都做出了欢迎的手势。问题解决了,主义也不见了。
集中出现的免签潮原因非常复杂,但也有一部分非常清楚:中国在拉丁美洲正慢慢成长为更稳定的投资来源,更忠诚且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和更深邃多元的文化交流对象。一言以蔽之:在这里,中国持续地被需要着。
而这种需要是随着中国的成长和中拉交流的深化逐渐发展的,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中拉未来交往的整体趋势。这种前提,也可以理解为对于“主义”的一种免签,让中拉双方都更多地关注问题,既是刘先生研究的新前提,也是王先生生意的新台阶。
万戴(作者系中拉青年学术共同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