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为中国环保行业领军企业
2001年,陈小平被选中成为一名“救火队员”,空降至光大国际担任一把手。他当时的任务是拯救奄奄一息的光大国际。在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光大国际,因为沉重的债务和各业务领域的巨大损失而举步维艰。陈小平表示,“我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问题并找到新的增长动力。”
虽然陈小平当时的选择非常多,但是最终选择环保领域是因为相比其他领域,环保领域不需要过多的预先投资。从央行官员到公司高管,这在身份上是一种巨大的改变。陈小平表示,“我过去常常与金融和货币打交道。现在我活跃于环保领域和垃圾打着交道。当我进入到环保领域之后,我真正喜欢上了这个行业。”陈小平在环保领域如鱼得水。
节能环保产业已被列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可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节能环保产业不仅为其他产业绿色发展提供装备、产品和服务等,而且自身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主动力量和产业生力军。
事实上,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发展面临比较严峻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绿色成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国家十分重视积极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通过提升资源能源在经济系统的利用效率,不仅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的关切,还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把绿色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光大国际已发展为中国环保行业的领军企业,成为了一个全方位、一站式的环保产业服务商。2016年,光大国际新拓展环保项目约40个,涉及总投资额逾人民币140亿元,无论在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业务拓展至多个新领域,业务更趋多元化,增加了未来的盈利增长点。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垃圾发电、水环境治理、生物质综合利用、危废处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环保工程建设、技术研发、环保设备制造、环保产业园的规划、建设等。目前已落实的环保项目超过210个,遍布国内18个省及直辖市的80多个县市,以及德国、新加坡、波兰、越南等。
迎接新常态下经济模式转换挑战
在陈小平眼里,尽管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但是经济增长减速并不是出现在每一个领域。陈小平表示,“削减产能是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核心。需要削减产能的领域必须进行削减,需要支持的行业将会继续获得政府的支持。环保领域显然属于后者。随着中国努力将自己的经济打造成一个更清洁更绿色的经济,环保领域预计未来几年将实现超过20%的年增长。
“为顺应新常态下经济模式转换的挑战,国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进一步表明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同时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继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以来,加上‘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的颁布,为整个节能环保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进一步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这一系列环境政策对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循环利用、水资源综合处理及循环利用、工业危废安全处理及土壤修复等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陈小平认为,随着各种环保政策的出台、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环保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标准,方能抓住机遇,走在行业发展的前端,引领行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环保企业,必须使命在前,责任在肩,以实干与担当,通过一个个环保项目的建设运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青山绿水,为行业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领。”陈小平认为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在投融资发展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生态观念融入企业发展的核心。
“山川相连,水系相通,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与自然是水乳交融的命运共同体。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能源危机日益凸显,气候变化形势日益复杂,世界各国都在推出绿色新政,寻求全球范围内的绿色合作,绿色发展热潮涌动。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为全球生态治理奠定了新的格局。在实现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让蓝天常在,碧水长流是人类共同的使命的理应担当的责任。解决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除了技术和资金,还有意识、责任、理念和担当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而企业作为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主体,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实干和担当,推动环保产业、绿色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为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绿色产业“大资本时代”来临
近年来,随着绿色产业“大资本时代”来临,银行巨头纷纷涌入环保市场,代表之作便是国开行1.2万亿元的PPP基金。争取各大银行授信、贷款,成为环保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及实力证明。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也投资了大量的环保企业,光大国际也备受资本青睐。
去年年底,光大国际与国开行签署了《绿色金融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国开行将在2016-2020期间,给予光大国际总量达人民币200亿元的金融支持,合作范围覆盖环保能源、环保水务、绿色环保、环境科技四大主营业务以及配合各业务板块、围绕“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海外业务,其中包括环保能源业务人民币80亿元、环保水务业务人民币50亿元、绿色环保业务人民币50亿元及环境科技业务人民币20亿元,为光大国际新一轮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提供强力有的资金保障。
“双方基于相同的理念,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达成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共同发展目标。我们会根据不同业务板块的具体项目情况和实际需求,来分配授信额度的使用比例,最优化地支配资金,实现了最佳投资效果和回报。”陈小平表示。
除了与国开行的重大合作,光大国际与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等国际政策性银行均有良好的合作。2009年和2012年光大国际与亚洲开发银行签下两笔长期贷款,用于为旗下垃圾发电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亦与光大国际在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长期的合作,其中包括提供环境与社会管理体系的技术支持等,全面提升了光大国际在环境合规、工作安全、员工福利及社区发展方面的表现。2013年和2015年,光大国际及旗下光大水务分别与IFC签署两笔长期贷款,用于拓展旗下的环保水务业务,支持中国水务行业和可持续经济发展。
推进“从国内向国外”发展战略
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影响下,国内的环保企业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军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实现国际化扩展。为此,光大国际也一直积极紧密地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从国内向国外”的发展战略。
2016年,光大国际成立海外投资平台,在发展策略方面采取开放的态度,探索多方面合作机会,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和网络,寻求海外市场共赢共享。在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引之下,光大国际过去一年围绕“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积累了宝贵的海外拓展经验,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
2016年8月,光大国际成功收购了波兰最大的独立固废处理商NOVAGO Sp. Z o.o.(简称“NOVAGO”)。这次成功收购NOVAGO标志着光大国际首度涉足欧洲的固废处理行业,这不仅是中国在该领域签署的开创性收购,也是中国在东中欧环保市场中最大的一个收购项目;光大国际将借助在波兰逐渐建立的品牌影响力,积极推动在环保领域、新能源以及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应用在中东欧环保市场。
2016年7月,光大国际成功中标了越南芹苴市垃圾发电项目;12月,光大国际与芹苴市建设厅签署了垃圾发电投资协议,并获得芹苴市政府办法的项目投资许可证。这将成为越南第一座投产的现代化垃圾发电厂,亦是光大国际在海外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第一个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开启了光大国际和越南政府在环境综合治理业务领域的全面合作,标志着光大国际正式进军东南亚固废综合处理市场。
陈小平表示,在阶段性海外拓展成果的基础上,光大国际亦密切关注更大范围的“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行业机会,积极进行前期尝试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为实现可持续、长远的海外业务拓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