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策划成功的电视节目能否真的带动相关图书销售热潮?还是这股热潮本身就已经暗潮汹涌,只不过是电视节目的热播提醒了大众它的存在?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从诗词中感受文学的力量,早已在读者群中形成了新常态。
书店方——
热度一直有
在出版的书目里,诗词类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类别,上海书城的中国古典文学主要安排在二楼。上海书城总经理江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诗词类书籍常年持续地出版,也无所谓冷门与否。“无论是辞典类工具书性质的、原典著作类的,以及赏析类的诗词书籍,只不过以前大家根据个人需求购买,而不像这次诗词大赛引起全国人民瞩目,一下子热起来。”
确实,就拿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来说,都是语文学习时的必备读物,初版至今逾三十年,仍是教师推荐书籍。
因为诗词大会大热,书城引来了读者更多关于此类图书的咨询:“哪些是最合适的?哪些是最好的?”江利坦承,诗词类的书热销趋势,令他们正着手准备推相关的专题,形成专柜。这几日就会出台,专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针对年龄较小的小朋友,另一部分是给高中以上的年轻人。
“给孩子的学生用书,包括课外扩展阅读,具备工具书性质。另有一些则是纯粹原典性质的,比如唐诗不同编选版本,诗经的不同注本,读的人可能就更加专业性强一些。”最近这两年倡导国学,推荐赏析诗词类的书就陆陆续续有新书出版,江利提出,叶嘉莹先生讲解诗词的书籍就更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环境。
民营实体书店钟书阁,中国古典文学和国学类书籍占据了不小的位置,十分突出。旗下拥有钟书阁连锁店的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晓净告诉记者:“书店从盈利方面考虑,这些书也是有受众的。”其实诗词大会之前,钟书阁的传统文化类书籍就已经常年热销,“近几年比以前销得更好。古典文学都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从书店经营来说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范畴,一个诗词大会也一定会对这方面的图书销售有促进作用。”
出版方——
不会改变出版计划
毋庸置疑,古籍文学从来就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重点,据该社总编办主任张家珍介绍,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并没有因为诗词大会的热潮而特别向诗词类倾斜,今年恰好要出版《唐诗三百首》典藏版,虽无意中迎合了市场热点,但是真正能不能热销还是无法确定。“诗词大会有官方授权的出版物,古籍出版社的诗词类出版物更倾向于喜欢古诗词,并认可我们的出版社品牌的读者,这是一个长久阅读的人群。我们更倾向于从专业角度,名家角度把诗词介绍给读者,与简单背诵多少诗,所背诗的涵盖面多广来衡量完全不同。”
古籍出版社从去年开始就有一个古籍新经典的选题,名家选本包括韩愈、欧阳修的作品,预计销量每本能在5000到10000册左右就已经相当不错。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方面已出版了四五套诗歌故事和宋词故事连环画,诗词大会并没有掀起销售的波澜,据负责连环画项目的康健介绍,今年计划中有《经典唐诗100首》彩色新绘本出版,“并不是专门迎合这个热潮,而是正好巧合。”
上海三联书店编辑陈方马月告诉记者,出版社之前有《中国古典文化大系》一套,包括《论语》《人间词话》《诗经》在内,而此套书已畅销良久。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