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聚焦/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政治纷争蔓延到好莱坞 奖项评定也有“口红效应”~~~
政治纷争蔓延到好莱坞 奖项评定也有“口红效应”~~~
政治纷争蔓延到好莱坞 奖项评定也有“口红效应”~~~
政治纷争蔓延到好莱坞 奖项评定也有“口红效应”~~~
政治纷争蔓延到好莱坞 奖项评定也有“口红效应”~~~
     
2017年02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治纷争蔓延到好莱坞 奖项评定也有“口红效应”
奥斯卡:各派政治势力唱主角
严敏
▲ 吉米·坎摩尔主持今年的奥斯卡奖颁奖礼图IC
▲ 影片《爱乐之城》中男主角抱着灯柱转了一圈的动作(左)致敬了经典歌舞剧片《雨中曲》(右) 图GJ
▲ 影片《爱乐之城》中男主角抱着灯柱转了一圈的动作(左)致敬了经典歌舞剧片《雨中曲》(右) 图GJ
  2016年对美国而言真是混乱的一年。“有史以来最丑陋”的一场总统大选上,两党互相攻击,谎话连篇,撕裂了美国社会。而这场政治纷争也蔓延到好莱坞,甚至是26日举行的第86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但事实上,奥斯卡从来就不单纯只是电影艺术一比高下。正如一些人评论的,奥斯卡是政治挂帅的秀场。

  首先要求“政治正确”

  任何电影奖项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语境下评选的,奥斯卡奖也不例外。因为它首先要求“政治正确”,并且按照商业模式运作。所以,奥斯卡奖不可避免会与政治、商业等发生关联。

  所谓“政治正确”指的是获奖影片的主题、故事及内涵必须符合美国的政治理念和主流思想,配合当局的对内外政策;传递的信息必须是广泛认可的,不可违背传统价值观。如此政治化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战时期,奥斯卡把最佳影片奖都颁发给战争题材电影,如《忠勇之家》、《北非谍影》等。战后至上世纪50年代初,议员麦卡锡发动了对好莱坞人士的“非美活动”调查,奥斯卡评委会出于害怕而把最佳影片都颁给了回避现实、轻松题材的《花都舞影》、《戏中之王》等,电影《正午》因暗喻冷战政策而落选。60年代,麦卡锡主义阴魂不散,获得最佳影片的又多为逃避现实的音乐片、喜剧片或古装片,比如《窈窕淑女》。直到本世纪头十年里,评委会依然以政治考量为先,让《洛基》挤掉了揭露美国媒体和政治内幕的《广播电视网》,《火的战车》战胜了同情俄国十月革命的《赤色分子》,暴露美国贩毒肆虐的《毒品交易》败给《角斗士》……第88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上,炫耀美国社会公正又未妖魔化教会的《聚焦》夺魁,而不是已经获得制片人公会奖的、暴露华尔街股市沽空内幕的《大空头》。

  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标榜自己反“政治正确”。对于强调“政治正确”的好莱坞而言,这是无法接受的。但有个例外,那就是特朗普“美国第一”、“让美国重新强大”的主政理念,依然会被看风使舵的好莱坞植入作为美国霸权主义文化工具的超级英雄电影中,被奥斯卡评委会奉为新的“政治正确”标准。

  随着颁奖仪式由卫星电视向全球直播,越来越多影人想利用它作为表达政见的讲台。最出名的要数“鸽派”简·方达。她曾多次批评美国侵越战争,后来被非正式地列入黑名单,没法再在好莱坞拍片,无奈去了欧洲。近几届奥斯卡,人们在颁奖仪式上更多听到批评种族歧视、呼吁环保、防止性侵犯等,这些表态尚算温和。而有了斯特里普在金球奖颁奖仪式上炮轰特朗普的先河,有人早早预言称,今年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可能会成为奥斯卡有史以来“火药味最浓”的一场政治秀。

  奥斯卡更是商家的必争之地。“奥斯卡奖是商业”,“增加票房收入,这就是奥斯卡奖最直白的目的”。为此,“申奥”公司必须“砸巨金搞营销”,全力拉票。一旦影片入围或获奖,票房收入和演员片酬都会上涨。奥斯卡奖好比一台印钞机。每办届奥斯卡颁奖礼,主办方净赚2000万美元,主办地洛杉矶则获得6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华盛顿邮报》援引一名从业者的话这样评价奥斯卡:“你原以为可以去一个纯洁的地方,其实已经完全被污染。”

  好莱坞“白化症”难愈

  最近两届奥斯卡奖因为重要奖项提名都是清一色白人而饱受“太白”的诟病,华裔导演李安等人曾联名写信给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抗议评委会歧视亚裔。面对压力,学院不得不改革,并于去年大幅增添会员,令少数族裔比例达到41%,但仍未改变“老白男”占多数的现状。

  去年年初,《今日美国》调查了好莱坞14家大公司,发现它们拍摄的184部新片几乎全由白人执导和主演。去年2月开拍的传纪片《妮娜》讲述了积极投入黑人民权运动的“灵魂教母”级黑人歌手妮娜·西蒙的非凡生涯。岂料,制片商宁可让拉丁混血演员涂成黑色面孔、戴假鼻来饰演西蒙,也不愿找真正的黑人出演。这个例子表明,好莱坞要想矫正“白化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今年,一部讲述美国历史上首次黑人反抗白人庄园主运动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本是冲击奥斯卡、问鼎金像的力作,但非裔编导兼主演内特·帕克在大学期间涉嫌性侵白人女同学。性侵事件过去20年,法院以白人女学生后来自杀为由重新起诉帕克。于是,帕克本人因为这一污点而未能入围奥斯卡,而《一个国家的诞生》竟也受到牵连,与所有奖项无缘。

  当然,奥斯卡也在设法“洗白”。美国媒体称第89届奥斯卡是“历年来选片最多元化的一届”。毕竟《藩篱》等多部黑人题材和丹泽尔·华盛顿等黑人影星主演的影片有幸入了评委会的法眼。

  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非裔人士高分贝的炮轰才换来了原本被白人演员霸占的好角色大量释出。然而新问题出现了,不“太白”的奥斯卡小金人变成了“黑白”,亚裔、拉丁裔和阿拉伯裔演员仍处于边缘位置,华人导演李安拍摄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甚至未获任何奖项的提名。难怪《今日美国》认为,本届奥斯卡只不过“呈现出一丁点儿的多元化”。

  每逢乱世歌舞片走红

  去年岁末至今,歌舞片《爱乐之城》在众多电影奖榜单上独占鳌头,第74届金球奖更是7项提名全都中鹄。它冲击本届奥斯卡奖,并追平了《泰坦尼克号》的14项提名记录。然而,这部片子其实有不少硬伤。首先,大量歌舞仅仅只是点缀了叙事,而未能像《音乐之声》里那样为推动剧情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另外,包含太多“致敬梗”的《爱乐之城》过多地模仿了《雨中曲》等电影桥段,让人们不禁发问:这部无法与好莱坞经典歌舞片媲美的新歌舞片怎会如此走俏?

  《今日美国》等美国媒体道出了个中原因:“在麻烦连连的时代,观众都寻求精神慰藉。”

  总体而言,美国歌舞片的兴盛与时代、社会、经济和大众思潮等息息相关。每当面临经济危机、战争爆发或恐怖袭击时,大众就会对歌舞片有着极大的需求,这就好比“口红效应”。银幕上歌舞升平的景象填补了人们精神的空虚,释放了他们内心的压力,让人们在美轮美奂的梦幻中得到暂时的解脱。1929年华尔街股市大崩溃之时,无数股民和失业者在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的《百老汇旋律》等歌舞片中找到了慰藉和温暖。9·11恐怖袭击和伊战令美国民众恐慌、焦虑,而获得6项奥斯卡奖项的《芝加哥》把爵士舞、踢踏舞同杀人犯故事交融为一体,虽然充溢着颓废,但也足以让人们得以暂时忘记残酷的现实。

  评委会正是看到歌舞片的“精神乌托邦”效应,在各个“非常”时期先后10次把最佳影片授予歌舞片。

  去年举行的大选让美国人经历了混乱的一年,人们都想摆脱前景暗淡的现实。“那时候,人们更多地是被奇幻和愉悦的东西吸引走进影院”。于是,去年的秋季档就有不少逃避主义倾向的影片问世,包括喜剧片、奇幻片和歌舞片等。好莱坞大公司从中看到了机会,纷纷为轻松题材的新片项目大开绿灯。而包括奥斯卡奖在内的各大电影奖都“对能够提振精神的影片产生了强烈兴趣”。这是好莱坞与奥斯卡评委会窥探到大众政治态度改变而作出的及时反应。有分析认为,今年美国影坛将掀起“歌舞片热”。  严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聚焦/新民环球
奥斯卡:各派政治势力唱主角
少数族裔受歧视
讽刺亚裔引争议
奥斯卡奖风向标
本报信息
新民晚报聚焦/新民环球B12奥斯卡:各派政治势力唱主角 2017-02-27 2 2017年02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