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国内电影人将向这对组合发起挑战——由苏有朋导演,王凯、张鲁一主演的同名影片即将上映。侦探电影在国内市场一直相对平淡,更多的时候,它是以悬疑、惊悚、警匪的标签出现在大众面前。业内人士认为,侦探片的受众面较窄,数量相对固定,且对影片质量的要求也比较严苛。通俗点来讲,侦探电影迷们都希望影片越“烧脑”越好,而对普通观众来说,变幻莫测、层层递进的剧情可能会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那么,改编自别国强IP的侦探电影,真能吸引到观众吗?
举个例子,本打算去年暑期档在内地上映的影片《夏天十九岁的肖像》,改编自日本知名作家岛田庄司的同名小说。但因为对目前国内侦探电影市场信心不足,直接改档,且时至今日也没有与观众见面。
相比欧美和日本两大侦探片强国,我国国内的侦探文学不够发达,知名作品很少。除“狄仁杰”“宋慈”等极少人物外,几乎没有具有本土文化底蕴的原创IP受到市场青睐。而欧美和日本却都拥有自己的侦探人物,例如“福尔摩斯”、“波洛”、“金田一”、“柯南”。
此次苏有朋执导《嫌疑人X的献身》,其实在书迷中掀起了不小的质疑。据苏有朋透露,为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他连角色实验室黑板上随手写的算式,都要去请教物理专家和数学教授。命案现场,更是询问了警察和专家,希望每个细节的讲究可以给影片锦上添花,不负众望。对此,东野圭吾表示了认可,“看到才华横溢的你们没有拘泥于原著,赋予电影创造性的改编,感到欣慰而有趣。”
面对国内侦探题材原创的高风险、高难度,国外侦探“IP”改编后的大电影,是否能和本土化无缝对接,还有待市场检验。可以肯定的是,侦探片在故事上极富文学性,可以深度碰触现实生活中的人心,拷问人性。为了让我国类型电影市场尽快成熟,侦探片是不能忽视的存在。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