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打击医托,监管要有威慑力
朱昌俊
  朱昌俊

  因为一段1分15秒的视频,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护士骆福玉火了。视频中,身穿护士工作服的骆福玉,紧紧抓住一名身穿绿色毛衣的中年女子,并斥责“人家(病人)都哭了,你还在骗钱!”这是3月25日发生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挂号区的一幕。中年女子是一名“医托”,常年蹲守医院内,将病人“倒卖”至其他医疗机构。

  因怒斥医托,骆福玉被网友称为“侠女护士”。我们很难苛求每个人都能像骆福玉这般“挺身而出”,也难以高估这种个人层面的制止对医托的威慑力,但不可否认,医生、护士的见怪不怪,乃至院方的视而不见,在客观上对医托形成了某种纵容,甚至让他们感受不到丝毫的道德压力,从而有恃无恐。

  于此背景下,骆福玉的作为显得弥足珍贵。而其怒斥医托的行为与态度,也至少传递出两层信息,一、对于院方和医生护士而言,发现医托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二、对于医托的反感,医务人员和患者其实有着“同理心”。

  但在肯定骆福玉的个人行为之余,我们更该反思的是,若骆福玉的做法代表了医护人员对医托的态度,那么,又该如何将医护人员个人层面的行动,凝聚到制度层面对医托的打击中去?要知道,骆福玉们的怒斥,很难真正给医托们带来有效的震慑,更何况,他们也只能对近在眼前的医托予以有限的制止。而媒体报道,当前不少医托已转战网络,对此,再多的“侠女护士”恐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实现“天下无医托”,需要医生护士的职业自觉,但根本上还得靠制度端发力。医托盛行,首先是医患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导致其有了可乘之机。比如,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没有医托一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实行了严格的转诊制度和分级治疗。因为患者患了什么病,需要到什么样的医院治疗,在转诊制度下,医院与患者之间早已实现了信息的互通,便很难出现“病急乱投医”,轻易被医托忽悠的局面。其次,则是常态化的监管阙如。近些年,从相关部委到地方,也不是没有打击医托的行动,但多表现于运动式治理,往往是一阵风过去,一切又重归原样。

  监管上的疲软,既表现为监管力度的不足,也与法律惩戒的缺乏有直接关系。当前对医托行为的打击,大多只适用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而刑法中并无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所以,对医院和护士而言,往往只有“警告”和“驱赶”两个方法,即便报案,也只是由公安机关处罚了之。如此一来,医托的收益大大高于其成本风险,难以根治也就太正常了。

  于医托猖獗而打击乏力的大背景下,骆福玉的怒斥令人眼前一亮。可当前最需要发出声音的,显然不只是骆福玉这样的护士,相关管理制度的出台,或是更迫切的要务,也是对骆福玉们最好的鼓励与褒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打击医托,监管要有威慑力
腔调
“浪费”时间
媒体推送:不能为聚合而迎合
“我的年薪只有一块钱”
生态葬要“叫好又叫座”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打击医托,监管要有威慑力 2017-03-30 2 2017年03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