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千条橡皮泥小虫
世界各地做实验
稼正
■ 这条幼虫身上的楔形印记来自鸟的攻击
■ 叶子上的橡皮泥幼虫,等待被咬
  有许多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说,有人用橡皮泥做了几千条小虫(好像没什么奇怪),藏匿到世界各地(干吗,捉迷藏?),研究之后的论文竟然发表在大名鼎鼎的《科学》杂志(真的吗?)。真的。这还是个国际合作项目呢。

  一般来说,越接近赤道,生物多样性就越发显著,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动物会比北极地区多得多。尽管大家都相信这个说法,但是纬度的变化到底如何影响着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概念不十分清楚。

  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生态学家托马斯·罗斯林和其他一些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项目,他们用橡皮泥制作了几千条类似尺蠖虫的幼虫(最后用了2879条)。这些假幼虫被送到世界各地,观察在各地有多少被捕食的动物咬到。研究人员试图如此找出从两极到赤道,捕食率的变化规律。

  从北极圈到澳大利亚,共有31个站点的研究人员收到了邮寄来的绿色橡皮泥虫,他们将其放到室外的植株上。这项研究跨越六大洲,南北跨度1.16万公里;而高度分布则从零海拔到2100米。当有动物攻击这些假虫时,它们的咬痕在橡皮泥上留下印记,研究人员借此估计全球不同种类生物的捕食率。

  论文的主要作者罗斯林说,他们选择按尺蠖虫的幼虫作为诱饵的模型,是因为它们无处不在。“尺蠖蛾是动物王国中最大的家族之一,目前有23000种。”而为什么是绿色,那是因为“无论你去到哪里,当地总会有一些物种,它们的幼虫是绿色的。”

  当所有的假幼虫被研究之后,试验数据出来了。捕食率最高是赤道附近,最低在极点附近;而从赤道每朝北(或南)增加1个纬度,幼虫受攻击的几率下降2.7%。最北端格陵兰岛萨肯贝格的幼虫被攻击的几率,比起身处赤道的幼虫少约87%。而所处高度也显示出类似的模式,海拔高度每增加百米,幼虫被捕食的风险平均下降6.6%。

  令人惊讶的是,推高赤道捕食率的,并不是鸟类或哺乳动物,而是昆虫本身。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攻击与纬度变化关系不大;而纬度增1度,节肢动物的捕食则大致下降3.5%。海拔增百米,节肢动物的攻击减少9.6%。

  罗斯林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还不完全清楚”。不过团队有一些合理的推测,比如候鸟能较自如地改变自己的食物,而昆虫则受限于活动范围;昆虫作为冷血动物,赤道温暖的天气使其更活跃些。

  美国怀俄明大学进化生态学家克雷格·本克曼(没有参与本研究)认为这项研究的方法不错。以往的一些分析依赖于多个、研究角度不一的数据集,而罗斯林团队则用标准化的技术来研究大纬度变化。“这类研究很有价值。”

  “比如,数据表明鸟类的迁徙如此有效,它们的猎物捕食率在全球范围内大致相当,”本克曼说。“这个结果值得进一步检验,毕竟我们有那么多的迁徙物种或衰败,或生态脆弱。”

  关于这种大规模互动的模式还有许多需要探讨。作者希望凭借其独特的方法和跨领域的合作,能很快解密更多的谜团。

  稼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跨界/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三千条橡皮泥小虫 世界各地做实验
水中放条机器鱼 静静报告水酸度
自主垃圾车 一路自由行
仓库员工配备上“外骨骼”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新智A23三千条橡皮泥小虫
世界各地做实验
2017-06-04 2 2017年06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