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健康养生/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了肠息肉怎么办
中医助力扶正抗瘤
任建琳
  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你一定会恐慌!是不是癌症?会不会癌变?有什么办法治疗?会不会复发?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一起来揭开肠道息肉的神秘面纱,了解肠息肉防控的基本知识。

  不要把肠息肉和肠癌划等号

  肠道息肉是肠道黏膜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讲,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及部位后则冠以结肠炎性息肉、结肠管状腺瘤、结肠癌、直肠癌等病理诊断学名称。

  一般而言,我们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又叫新生物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大小、非典型增生程度及绒毛成分含量的增长均可使癌变率升高。另外,腺瘤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

  腺瘤样肠息肉发展到肠癌的历程是:正常的腺细胞到腺瘤再到腺癌,主要以增生性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早期癌的模式发展,此过程约需5-10年,甚至15年之久。一般患者是在15岁后,开始长出少量的息肉,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逐渐增多,大小不等,密集排列,在不干预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癌变的风险升高。在此期间,若能加强对高危人群大肠癌内镜监测,提高肠息肉的发现率并早期内镜下切除,则有助于减少大肠癌的发病,肠癌的危险性可降低76%-90%。

  多因素综合作用促发肠息肉

  肠息肉可发于结肠、直肠各个部位,临床表现可见腹泻、腹痛、便秘、便血,或伴有里急后重感,或伴有粘液。息肉的生长大小、部位不同,会有不同的症状。

  但绝大多数的肠息肉早期并无任何自觉症状,多数在结肠镜检查时被发现,以左半结肠及近端结肠检出率高。年龄在40岁以上、有家族史、生活习惯不规律、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的人群应尽早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现代遗传学研究发现,家族性腺瘤型肠息肉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就是说一名大肠腺瘤患者与一名正常人婚配后,其后代有50%的可能性携带有遗传显性息肉病基因。但在患病群体中约1/3的结肠息肉病患者无家族史,这意味着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自然突变而致病,所以没有家族史并不意味着安全。

  肠镜检查是发现肠息肉的最直接手段,在阻断息肉向肠癌方向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结直肠癌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但近十年来,发病率却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主要得益于筛查,尤其是肠镜检查的普及。日本每年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接受一次消化道内镜的检查,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可达70%;而我国每年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人数平均每100人中仅有1-2人,消化道早期诊断率仅为7%-10%,因此,我国在肠癌发病率增高的同时,死亡率也明显高于美国等国家。

  “治未病”防控肠息肉复发及恶变

  肠镜发现肠道息肉后,一定不要忽视,应在正规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小息肉一般在行结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直径大于3厘米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若为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若为腺瘤,则摘除后应定期复查并可通过中西医药物进行预防干预;若为腺瘤癌变,则应按结直肠癌治疗原则处理。

  有研究显示,3年内的息肉复发率为43.0%,5年内为67.0%,患者年龄>60岁、息肉数目≥3个、息肉直径>l0毫米、息肉中含有绒毛状结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无蒂、肠癌术后等是肠息肉切除后复发的高危因素,上述危险因素符合得越多,息肉复发的可能性就越大。故年龄大于60岁、多发息肉、直径大于30毫米的管状绒毛状或绒毛状腺瘤及高级别腺瘤切除后的患者,其随访时间应不超过3年,否则,其复发及进展为癌的几率将大大增高。

  对于多发肠息肉及家族遗传性肠腺瘤患者,其肠癌术后息肉似乎更易复发。临床上曾有一名陈姓男性老年患者,大肠癌根治术后半年,肠镜复查即发现肠道息肉达18个之多,大者20毫米以上,摘除后须上钛夹止血,病理报告为“绒毛状管状腺瘤”,病人十分恐慌不安。之后经过以中医为主的汤剂、鸦胆子制剂及西药综合治疗干预,间隔11个月肠镜复查仅发现小息肉4个,肠镜下摘除;次年肠镜复查,未发现息肉,全身检查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病人定期服中药巩固维持。实验研究证实,中药对大肠息肉的生成和癌变有抑制作用,如中药肉苁蓉的提取物可抑制结肠炎的增生,增强巨噬细胞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吞噬能力;丹参中的丹参酮IIA可下调大肠癌细胞COX-2、VEGF表达以抑制大肠癌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癌作用。临床研究报道,参苓白术散等化裁治疗大肠息肉,可降低息肉内镜摘除后的复发风险,增强患者体质。

  中医在预防和控制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治未病”理论,中医根据个体的先天禀赋及后天失养情况,长于在培扶正气的基础上抗瘤,尤其是对于先天不足、素体虚弱及术后元气亏虚、正虚邪恋而导致病情迁延、易复发的息肉和结节等病症,中医扶正抗瘤效果尤其明显。 

  任建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5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聚焦
   第A16版:动态/文体汇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长了肠息肉怎么办 中医助力扶正抗瘤
按摩导引调养牙周病
快步走比跑步 健身效果更好
“深夜食堂”里的治愈系元素
广告
新民晚报健康养生/康健园A28长了肠息肉怎么办
中医助力扶正抗瘤
2017-07-16 2 2017年07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