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喜欢晴好天气
沪郊果品今夏更甜
上半年的天气,对沪郊果树的长势相对有利。桃子没有大量落果,产量有所增长。梨花期,坐果量较往年略少,但产量基本不受影响,果型大而圆整。而近日沪上连续高温晴好,虽然体感不适,却是水果喜欢的“好天气”,即将进入成熟期的果品加速了糖分积累。
6月下旬,马陆葡萄大量上市,7月上旬,南汇水蜜桃全面上市,本周起,金山蟠桃、松江水晶梨、奉贤黄桃也纷纷甜蜜登场。早熟葡萄品种喜乐,测得的糖度高达20度,往年平均糖度17度左右。已经上市的南汇水蜜桃,测得的糖度也高出往年2度左右。
沪产品牌日益显现
水果开始“论个卖”
2002年以来,通过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专业果品交易市场、组建特色果品研究所等方式,本市不断优化林果产业布局,已形成了“一区一品”“一镇一品”的格局。嘉定马陆的葡萄、浦东南汇的水蜜桃、松江仓桥水晶梨、崇明柑橘已成为沪郊水果几大“拳头”产品,金山蟠桃、奉贤黄桃、青浦枇杷以及蓝莓、猕猴桃、火龙果等小水果特色果品在上海市民中也有着较广泛的知名度。
同时,沪产果品的注册品牌也逐年增加。据市林业总站不完全统计,本市注册的果品品牌已超过100个。葡萄有“马陆”“传伦”“管家”“施泉”,桃子有“南汇水蜜桃”“皇母”蟠桃、“锦绣”黄桃,梨有“仓桥”“奉叶”,柑橘有“前卫”“飞岛”“前小桔”等。南汇水蜜桃、仓桥水晶梨、金山蟠桃、马陆葡萄、奉贤黄桃已成为上海名牌产品,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品牌建设也为果农增收创造了条件。水蜜桃、葡萄、柑橘、梨等,由原来的论筐卖,发展到有标准包装的论盒卖,甚至很多品牌的桃子、葡萄、柑橘、生梨开始出现论个卖、论串卖的情况,并在全国果品评比中多次获得金奖。
科技支撑标准引领
沪产果品广受好评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的限制,适合长在上海的水果种类不是很多,目前主栽树种为柑橘、桃、葡萄和梨。但依托科技优势,沪产水果也能“大展手脚”。
近几年,本市已先后引进林果品种400多个,推广良种40多个。以葡萄为例,生产品种已超30个,有夏黑、巨峰、巨玫瑰、醉金香、美人指等等。葡萄科学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管华明介绍,新引进的“阳光玫瑰”,口感好,且耐贮运、无脱粒,采收时间还可延迟到春节左右。此外,本市的桃子也有沪油018、新凤蜜露、川中岛、锦绣黄桃、玉露蟠桃等20多个品种,梨则有翠冠、早生新水、圆黄等10多个品种。在小水果方面,蓝莓、樱桃、枣子、枇杷等经过驯化试种,也不断增加,以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富有个性的口感,受到市场欢迎。
本市相继建立了葡萄研究所、桃研究所、柑橘研究所、梨研究所、小水果研究所、蟠桃研究所和蓝莓研究所等7家民非性质的市级专业果树技术研究和推广机构,开展新品种引育、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攻关。本市林业部门选聘了42名果品生产“乡土专家”,确定了18家“上海市林果乡土专家生产示范园”,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自2006年以来,上海把经济果林的“双增双减”和套袋项目列入林业建设内容,大力发展惠农政策。此外,经济果林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经济果林基础设施建设也曾列入林业政策中,不仅使安全、优质、标准化的果树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且使广大果农在农资方面得到实惠。
通讯员 郑洁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