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人民之问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党的十九大前回眸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式报道,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在“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方面,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之问、胜战之问、人民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昨晚播出的是最后一集《人民的获得感》,表现了老百姓有所呼,改革就有所应。它从脱贫、户口、教育、养老、医疗、平安、食品安全等老百姓身边遇到的难点、痛点入手,展现了一场关乎13亿人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改革已拉开大幕,并让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关切百姓利益
在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大凉山腹地,有一座“悬崖村”。村里通向外界的必经之路是17条藤梯,其中连接村庄的两条藤梯几乎是垂直上下。家在山上,学校在山下。孩子们的求学路,就是这条令人心惊肉跳的悬崖路。如今,“悬崖村”的藤梯换成了安全的铁梯。这个小村庄和全国许多贫困村一起,实施旅游产业开发,守在家门口脱贫致富。让习近平总书记揪心的不仅是“悬崖村”, “未来五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5年10月16日,总书记作出的这一减贫承诺,一诺千金。
一个国家对待老人的态度,体现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95岁高龄的孙阿娥老人是上海静安区居民,她所在的居民小区设立了“长者照护之家”“为老服务中心”,这些机构由政府兴建、公司运营。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到24小时托养、日间照护、临时寄养、居家照护服务。她高兴地说:“晚上吃完了一起睡觉,早上起来一起吃早饭,老开心了。”上海老人马求恩年过七旬,家里还有95岁老母亲长年卧床。政府出钱,为他家每月购买了50个小时的养老照护服务,给老母亲洗脸、吃药、洗头、洗衣服,还要帮她敷药。
全面从严治党
改革,在让人民感受到社会在不断变得美好的同时,也让腐败分子心惊胆寒。“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习总书记这句话振聋发聩。前晚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以焦裕禄种泡桐开篇,让护林员魏善民说,树病了要修剪枝杈,这与周永康、黄兴国、仇和等“大老虎”落马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辽宁拉票贿选案,涉及党员干部人数之多、情节之恶劣、性质之严重,令人震惊。湖南衡阳、四川南充等也发生了这类典型案例。党的肌体要永葆活力康健就要精心维护,自我革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16年底,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处分223人,移送司法机关105人。在强有力的震慑下,2016年有5.7万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违纪问题。
对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充分说明,我们党始终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决不允许党内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彰显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电视片全面展示了我们党如何破藩篱,去顽疾,立规矩,建制度,正风气,赢得了众多观众点赞。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