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诸如海普瑞、国民技术这样的故事就不说了,就说近的。去年11月18日上市的医药股步长制药,当时被捧为医药股的翘楚,发行价也特别高,55.88元,即便如此高价,中签率低到0.0546%,这万分之五的中签率,幸运中签者真是抱了个大金娃娃,上市后经过N个涨停板,一直冲到155.41元才打开涨停,上海发行的新股,中一签赚了近10万,一年前的今天,这个新股的收益让大伙儿羡煞。
然而好景不长,这类被称为次新股的板块股价节节走低,再好的股票也不能幸免。走了一年,步长制药终于跌破了发行价。由于该股没有送过股也没有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一点点现金红利的分配与股价下泄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就是直挺挺地从155元跌到如今的54元多。可以这样说,这一年来买进这种倒霉的股票的人都是输家。
一年前的发行规则与现在一样,都一个套路:市值申购、上市首日44%涨停、而后N个10%涨停,打开涨停申购者逃离,投机者火中取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年后第一批潜伏者逃亡……步长制药到11月20日正好满一年解禁,看似从155元跌到55元,股价跌到了零头,应该有机会了吧,错矣!新上来的套现者,手中的筹码成本只有几元钱,早期的股东上市前通过分红送股啥的,有的已经成本为0了,现在50多元,哪有不跑之理。
这样的状态近期在上海银行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上海银行3亿股解禁,当年投入10万元的资金,即便如此大跌,抛出也可以获得近400万元的盈利。这样巨大的套利空间,使得大多数次新股一泻千里。而其间的博弈者,大多数最终都会输得一败涂地。
一年前,55.88元发行的步长制药,大家蜂拥而入申购,中签率只有万分之五,而如今股价跌到了54元,公司还是这个公司,财务状况也算正常,如果将挂在盘面上的步长制药当作新股来“申购”,相当于“中签率”100%吧,你想买要多少有多少,但时过境迁,看到那么多低成本甚至于无成本的筹码连续抛出,这样的次新股已经没人敢碰了。
股市就是如此地滑稽。这边厢,次新股纷纷从高位坠下,向发行价靠拢;那边厢,一个个还在发行,还是那个套路:22倍市盈率发行、一个个炒高,套死一批批前赴后继的炒新者。要知道现在的新股就是明年这个市场的次新股,只要新股的发行规则和发行节奏不变,市场的套路不会变化的,最后的结局也不会改变,只是炒新股激情慢慢淡化,直至新股最终趴下。这个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大量资金将套死在炒新股的路上。
近期IPO的审核从严了,这应该说是好事,但还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要新股的发行还是现在这样的方式,上市后套人依然是一种模式。所以,投资者要比比过去、看看现在、想想未来,就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