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知宸是上海根雕协会秘书长、高级根艺师。受祖父影响,从小耳濡目染,对根艺执著爱好,开启了“寻根”之旅,经过十几年的不断钻研努力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形意根雕艺术。所谓形意根雕,就是以“自然美”为原则,创作中依形度势、按材施艺,顺乎自然、巧取自然。
“灵感来自学习,来自本身的素质”。钱知宸善于学习,他坚持博览群书,《佛学》《弟子规》等都是他不离的读物。在他看来,世上很多奇根异材,只要有发现艺术神韵的能力,就能赋予根艺灵魂的意境。近年来,他贴近生活创作的《石库门的记忆》就是一例。石库门住宅起源十九世纪后期,时逢战乱,苏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在上海,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应运而生。早期的石库门,门楣是模仿江南建筑的仪门做成的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后期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成长方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总之,此类建筑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其门楣为最精彩的部分。因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石库门”。它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也成了上海传统弄堂住宅的代名词和标志。
“好的根艺贵在因材思意,依据根材原有的天然形态,然后赋予它鲜活的个性。艺术的美在于发现,根雕艺术就是要在保留根材原有纹理魅力的同时,贯通人与自然的脉络,追求人文与作品的完美对话。”钱知宸如是说。为了传承历史文化,他还建立了乾宸文化艺术馆,并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搞些创作。作品《石库门的记忆》主题鲜明、构思巧妙、雕工精美,具有强烈的个性表现和艺术感染力,她生动地将旧上海的世俗风情,展现在现人的面前,勾起老上海人的温馨、难忘的回忆。
(图片摄影:张静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