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底,汤沐海的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一职聘任到期。昨晚,汤沐海执棒上海爱乐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为观众献上了一台精彩演出。选自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前奏曲与爱之死”是汤沐海的挚爱,而柴科夫斯基的杰作《b小调第六交响曲》,则是当年让卡拉扬记住汤沐海的曲子。
担任爱乐的艺术总监整整八年,依依惜别时,汤沐海感言:“艺术需要变革,乐团的自我完善就是从不同的总监身上获得最好的东西。”汤沐海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艺术世家,其父是著名电影导演汤晓丹,母亲兰为洁是著名电影剪辑师。成为活跃于国际舞台的著名指挥家之后,汤沐海情牵家乡,经常回上海演出。2009年起,汤沐海担任前身为上海电影乐团的上海爱乐乐团音乐总监。
八年来,汤沐海执棒上海爱乐乐团先后在音乐季中上演了马勒、穆索尔斯基、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等名家一批极具分量的经典作品。此外,他专注于现代歌剧在中国的上演,还指挥上海爱乐乐团进行了《一江春水》等中国歌剧的世界首演。
和许多有着民族交响梦的音乐人一样,汤沐海总是强调:“演奏好欧洲音乐,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国音乐的美。”除了致力于家乡的音乐发展,汤沐海也关注青少年音乐人才的培养。他创办的“大师与少年”音乐系列,使得上海爱乐乐团成为各地音乐苗子成长的孵化平台。在今年的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汤沐海执棒上海爱乐乐团等献演了青年作曲家龚天鹏的交响合唱《启航》,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本月他还将继续指挥乐团进行《启航》的演出。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