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数量创历史新高
昨晚,原定明天发行新股的成都银行发布公告,确定发行价为6.99元,但是,由于9.99倍的发行市盈率超过行业最近一个月7.54倍的平均静态市盈率,需要发布3次风险提示,发行日期推迟到明年1月17日。
不过,上周五证监会核发了4家企业IPO,截至昨晚,这4家公司都发布了招股书。其中,百华悦邦直接定价发行,确定本周四(12月28日)发行1357.72万股,发行价19.18元。美凯龙、德邦股份、盈趣科技等3只均在下周上网申购,其中,美凯龙2018年1月3日发行,德邦股份、盈趣科技1月4日发行。
这样,今年IPO尘埃落定。本周除了今天发行的3只新股,加上周四发行的百华悦邦,今年最后一周发行4只新股。按网上申购时间计算,2017年IPO新股数量为419家。其中,主板204只、中小板80只、创业板135只。今年主板新股发行量不少。今年IPO数量创出了历史新高。之前IPO数量最高的是2010年,这一年新股发行数量为347家。
IPO堰塞湖逐步消除
2017年发行的419只新股共融资2186.09亿元。从融资额来看,不是历史最高的,根据交易所的统计,IPO融资额最高的是2010年,那一年IPO融资额为4745亿元,与2010年相比,今年新股融资额还差了一半。
不过,今年新股发行数量与融资额比去年还是高了很多,2016年IPO数量为240家,融资额为1600亿元。
今年新股发行量大增,实现了新股发行常态化,每个月都有新股发行,而且总体比较平均,1月和3月各发行53只新股,数量偏大,12月只发行了17只新股,数量较少,其余月份基本上都是每个月30只左右,总体比较平均。
新股发行常态化,使得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今年新股发行数量多,也使得IPO排队现象大为缓解。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表示,新股发行常态化使得IPO堰塞湖现象逐步消除。2017年,IPO企业从发行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一年零3个月左右,较之前需要3年以上的审核周期大幅缩短,直接融资效率显著提升,可预期性增强。
新股过会率大幅下降
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年发行的新股,12月份数量最少,造成这个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股发行审核趋严,过会率大大降低。
新一届发审委成立时,证监会宣布成立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监察委员会,对发审委和委员的履职行为进行360度评价,并且终身追责。无疑加大了发审委的压力,审核也就更为严格。11月29日,上会的3家IPO全部被否,IPO发审会首次出现“零通过率”。新发审委履新之后,共审核了84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审核通过49家,通过率为58.33%。今年1至9月,IPO通过率为80.9%。过会率大幅下降也使得新股发行量下降。
从严审核有利于提高IPO质量,预计明年这种趋势不会变化,新股过会难度越来越大。
首席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