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下50岁左右的中国人来说,波黑的萨拉热窝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说陌生是距万里之遥的前南斯拉夫的这个山城偶尔在银幕和图片里闪现过,说熟悉是40年前一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惊险曲折的情节,独特的异域风情,演员毫无脸谱化的本色演技,直击人心。我特别欣赏片中激昂雄浑令人过耳不忘的主题曲,诗意盎然让人过目不忘的联络暗号: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40年后一个秋阳下午,我和海滨小城老友一行走进似曾相识的萨拉热窝,走进电影场景里巴西查尔西亚老城,走近瓦尔特和他的战友战斗的地方!
眼前的老城似乎和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闪现的镜头并无多大的改变,石块铺路的老街,一排排的手工艺品店铺错落有致,临街的货架上陈列着土耳其式的咖啡具、雕刻和打凿制作的铜质花瓶、各类壶和罐、波黑战争遗留的炮弹壳子弹壳打磨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漫步在老城,有清真寺和远处高耸的钟楼相映成趣。有识者笑言萨拉热窝现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看来是恰如其分的。
眼尖的团员指着几个绿色圆顶的清真寺告诉我,电影里有游击队员在上面和街上德国兵互射的场面,钟表匠就是击毙了冒充的联络员后,被来自远处塔顶的子弹击中,然后就倒在清真寺大树下。在左侧细长高耸的钟楼上,瓦尔特手中的那把冲锋枪喷吐着复仇的火焰,将一波波蜂拥而来的纳粹一一歼灭……我们盘桓在清真寺的大树下。当年那个以钟表匠作掩护的游击队员,为了保护瓦尔特,义无反顾地前往清真寺与德国间谍接头并枪杀了这个假冒的游击队员,而自己也被德军射杀。影片中密集的枪声和一群白鸽掠过萨拉热窝老城上空的扇动声交织成生命的交响。山城人民有山一样的性格。影片里,当德国兵追赶撤离老城瓦尔特带领的游击队员时,情急之下,铜匠街的老铜匠们不约而同地开始大声敲击,用此起彼伏的锤击声扰得德国人心慌意乱,追击而来的德国兵终于陷入了迷魂阵。
走进这熟悉而亲切的铜匠街,仿佛又听到这熟悉的敲打声。眼前戴着老花镜的铜匠,正用小锤轻轻敲击凿子,在黄铜铸成的壶胎、托盘上留下凹凸而繁复的花纹,这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