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看着A股另一边看着港股,是如今投资者成为习惯的看盘动作,而且由于港股中的中国企业既体现中国经济,也体现出供给侧改革成绩,从港股走强也能验证中国经济的成绩,因此相当一批机构投资者极为看重港股的表现。几天前,港交所刊发了港股市场2017年的市场数据。在2017年里,恒生指数不仅大涨了35.99%,而且成交量也出现了大幅的增长,特别是沪、深港通的成交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在2017年,港股市场的平均日成交金额达到了882.49亿港元,同比增加达31.86%。同时,港股市场的总市值也有较大的增幅,2017年底港股市场的总市值达到了34万亿港元,同比增幅达到37.31%。根据最新数据,港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市值全球排名已经从2016年底的第8名上升至2017年11月底的第7名,如今全球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市值排名第5、6、7名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中国经济的崛起。
香港股市在2017年还有一个纪录值得肯定:在2017年,有174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而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达到了1282亿港元。港股一级市场融资在2017年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纽约股市及A股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股市与内地股市互联互通也留下纪录:2017年北向成交总额达到了2.27万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加193.9%;南向成交总额达到了2.26万亿港元,较2016年上升170.2%。
从2017年港股的表现来看,行情牛市特征显著,涨幅领先全球股市。以本币计价的恒生指数上涨了35.99%,以美元计价上涨了34.98%。港股上市公司盈利出现趋势反转,估值也出现修复:恒指PE从2017年初12.25上升至年末13.92,处于93年以来的历史中枢附近。但是从全球来看,港股仍然是估值洼地。这是港股“纪录是用来打破的”最大基本面。恒生大型股、中型股指数好于小型股,比如腾讯、汇控、友邦、平安、建行贡献2017年恒指涨幅的67%,而这些企业都是属于投资者爱好的核心资产。
港股投资者偏爱“茅台”也十分明显,2017年港资成交最大的A股来看,贵州茅台以896亿元人民币排名第一,中国平安、海康威视、美的集团分列二至四位。同时内地资金在2017年成交最大的港股非腾讯控股莫属,成交金额达到了1654亿港元,随后是工商银行H股和汇丰控股。
本周A股收盘后笔者着实浮想联翩:港股有基本面支持接连挑战港股纪录,A股的连续阳线纪录也有望被打破,可以有把握地说,2018年人们还能看到其他的纪录被打破,因此特别以“纪录是用来打破的”为题。2018年开市的日子并不多,很多人还在留念刚刚过去的2017年,却没想到那些“纪录”就被连连击破了。
你还能小瞧2018年的股市吗?
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