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产公司的研究分支,能看到这款源于医疗行业技术的试验,驾驶者需要戴上装有许多电极的帽子(至少现在的版本如此),这些电极测量大脑运动皮层的活动,由能理解脑电波的算法解码。佩戴者的脑图会显示到控制电脑的屏幕上。
系统通过监测脑电波来预测驾驶者的意图。一旦检测出驾驶者想做出突然动作的信号,例如转动方向盘或猛踩刹车,系统就会在其真正完成动作之前一瞬间,帮助决定怎么做。
40岁的卢西恩·格奥尔基尼博士是日产研究中心的高级创新研究员,在厚木的日立研究分支负责B2V研究,他带领着20人的团队,有一辆可以实际运行的试验车。
他表示,这个系统并不是所谓的“读心术”,它只解读与运动相关的大脑活动特征。每当人有意识地做一个动作,都会先出现一个“动作电位”信号,其强弱取决于动作意识的强弱。如果与外部因素同步处理,可能使信号十分清晰地显现。“动作电位”出现在动作启动之前的提前量,长的可达2秒;而脑控车能在动作之前0.2到0.5秒内将其破解并执行。这样,驾驶者的反应就提前了,在紧急情况下可谓是“弥足珍贵”的时间差。
B2V技术旨在通过加速反应时间,使车辆不断适应车主的驾驶风格,让驾驶员在半自主的世界中更加愉快地驾驶。而脑控车技术“接管”汽车的效应也是平稳的,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察觉。
日产副总裁Daniele Schillaci表示,B2V接口技术将连通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说,“大多数人一想到自动驾驶,往往认为这种未来趋势是去人性化的,也就是让人放弃对机器的控制。但B2V恰恰相反,它利用驾驶员大脑中的信号来使驾驶过程更加愉悦。”
“这项技术的潜在应用令人难以置信。”格奥尔基尼说,由于B2V接口需要配套先进的汽车自动驾驶系统,“这将成为未来几年日产汽车更多创新的催化剂。”
该技术的其他潜在用途还包括调整车辆的内部氛围,比如使用增强现实技术来调整驾驶员的视野,创造更加放松的驾车环境。 凌启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