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样由罗发礼的科建国际集团建造,要说特点,是再特别不过了。它由两节内径2.5米的大型水管改造而成。混凝土的水管是现成、标准化的,成本不高。
水管屋的内部面积约9.3平方米,可容纳1到2人居住。起居、烹调、洗浴功能齐全,配备迷你冰箱等电器,真的能拎包入住。书架和存储箱等家具注重节约空间,还考虑到多功能,比如客厅的沙发就可以变为一张床。第二节水管的后部则为小厨房和带淋浴的卫生设备。
“正门的玻璃比例较多,方便住客欣赏门外风景。后门连接浴室,所以玻璃比例较少。”罗发礼表示,“水管屋有良好的防火、防风、隔音和隔热功能。”水管屋还配备了可以在线开启的手机锁。
由于它们体积不很大,设计者设想可以安放在城区里不大适合标准建设的地点,如小巷、建筑物间的窄小空间,或是高架桥下方。多个单位的OPod水管房可以层叠,用简单的金属楼梯连接。它们能在短时间内堆叠成为模块化的低层建筑社区,还能搬迁到不同地点,循环使用。
水管屋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重了一点,它重达22吨,搬迁得动用机械。在布置展览期间,工作人员还不得不在基座上加装8个铁座,以免它左右摆动。
一个水管屋单元的价格大约在12万港元(不包括土地成本),可供等待长期住房分配的人士暂时使用。项目似乎还在原型阶段,没有立即投建的计划。
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