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树下 朗读剧本
3月的顾村公园,正是樱花烂漫的季节,如梦似幻的樱花海洋仅昨天一天就引来了14万游客。今天,樱花树丛被打造成了森林剧场,上海·宝山国际儿童文学阅读季在这里举行。
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和女儿张响朗读的是陈伯吹的经典作品《一只想飞的猫》,张响从小就在妈妈的带领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观看儿童剧,去年还获得了上海市“十佳少年”的称号,妈妈说,这些都得益于文学和戏剧对女儿的滋养。原本张响看到《一只想飞的猫》里有很多感叹号,总觉得这只猫在生气,有些狂妄自大。经妈妈的解读她才发现,这只猫愿意去大胆地幻想,即使目前做不到也不放弃。张响朗读得格外幽默,稚嫩的童声让人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经典文学的向往之情。
以顾村公园为起点,宝山区还将在全区的各个村居举办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经典作品诵读展演等十余项、近百场活动。
滨江畔 追昔思今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迎着朝阳,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从黄浦江畔传来……8.4公里的滨江步道徐汇段1月正式贯通,徐汇区独具匠心地将服务日的活动安排在这里。今早,徐汇区的50个家庭成了首批参与“漫品滨江·十里公开课”的幸运儿。父母带着孩子们,跟随着老师,在5公里的徒步中体验美育、文学、体育、科学和生态等课程。江畔朗读古诗词,便是今天的第一堂课。
户外江景变身文化教室,迎着江面吹来的微风,孩子们读诗的嗓音似乎也嘹亮了不少。陆先生一手牵着10岁的儿子,一手捧着诗稿,两人神情专注。春日的早晨还有些凉意,然而,不知是因为徒步运动还是磅礴的诗句令他们激动,两人的脸上都沁出了细汗。“孩子平时总宅在家里,不是打电脑就是玩手机。这次活动我很早就报名了。孩子们需要到户外运动,需要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更需要感受自然和艺术。”陆先生说。
晨读结束后,众人继续依江而行,龙美术馆、油罐公园、余德耀美术馆、海事瞭望塔……沿途的风景、历史、环境一一成为“十里公开课”的内容。父辈在这里找寻着旧日的记忆,孩子们则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灵魂和身体一起上路,去探索这座城市的诗意与情怀。
水乡中 体验扎染
在淀山湖畔的青浦蔡浜村民宿楼内,一群“00后”与父母一早就在“扎染”互动课上忙得不亦乐乎,窗外,“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韵致渐渐在素布上晕染开来。
在扎染老师龚燕眼中,碧波荡漾、芳草鲜美、鸟儿啁啾、粉墙黛瓦,素有“湖中之岛”美誉的蔡浜村仿佛“桃花源”。她忍不住问“00后”们,“大家觉得蔡浜村的春天是什么颜色的?”“青草色”“粉红、金黄,花的颜色”“大地的颜色”……“中国的扎染和春天一样绚丽缤纷,以云南大理和四川自贡的扎染技艺最为有名……”她边讲解边示范着基础的扎染方法,不少同学随后“即兴发挥”起来……“原来中国的扎染有两千年历史了,感觉风格有些像我正在学的书法和国画呢。”初二女生小宋特别喜欢布面上“花”和“底”间呈现出的渐变效果,充满惊喜。
青浦文广局负责人介绍说,全区目前有184个行政村,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值得挖掘。这次下沉到村居的公共文化活动也能让更多孩子从小爱家园,成为文化的参与者以及创造者。
童声里 放飞希望
“且听风吟在茂密森林,用春的节拍宣告它来临。”闵行区群艺馆众艺广场上响起了稚嫩而清澈的歌声,这是闵行童声合唱团首次登台演出。
合唱团由5-10岁的儿童组成,目前共有60名正式团员。孩子们先演唱了一首《四季的问候》,纯净的童声一下就把观众带入了歌曲的意境中。广场上,越来越多的路人被歌声所吸引,有人跟着孩子们一起唱,也有人拿着手机不停地拍。
合唱团还设有亲子团,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合唱艺术。现场,亲子团的家长们与孩子们一起演唱了《郊外踏青》,画面温馨而美好。
本报记者 肖茜颖
见习记者 赵玥 吴旭颖
实习生 周明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