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提着花篮上市场,走过大街穿过小巷,卖花卖花声声唱……”日前一个午后,见小区门口一个在卖CD的小贩,自行车的音箱播放着这首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歌曲,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不由想起当年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一幕幕来。
弄堂里看过《卖花姑娘》的同学都说如何如何好看,看的时候怎么也擦不干眼泪,《卖花姑娘》被他们说得神乎其神,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越发使得我渴望看到这部电影。
我用细铁丝把无锡“大阿福”储蓄罐中的硬币一个个抠出来,凑足了一角五分钱,兴致勃勃地赶到了长宁电影院愚园路售票窗口。买票的队伍一直弯到了长宁路,好长好长,见首不见尾,卖的还是一周后的票子。等退票的人也是摩肩接踵的,我那高兴劲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在人群中窜来窜去的“黄牛”手中倒是有不少票子,一问,要翻三个“跟头”,卖到六角钱。“哪来那么多钱?”我摸摸瘪瘪的口袋,扭头便走,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想碰个运气。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仍然没人来退票,我心急火燎地奔回家里,一榔头砸碎了储蓄罐,点完了硬币也没凑足六角钱,问隔壁同学借了几分钱后又赶了过去,从“黄牛”手中买了张高价票。
走进电影院,位子却是一个“加座”,那种在一排位子两旁装着折叠式无靠背的小板凳。我悻悻地坐了下去,心中泛起一阵阵的懊悔。可电影开场不久,我的不快心情渐渐被彩色宽银幕电影的新奇所代替了。从来没看到这么宽阔的银幕,何况还是彩色片。看《卖花姑娘》,深感花妮捧着鲜花的画面,真漂亮!
花妮一家的命运真是苦,真是惨啊。电影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不少难忘而触动心弦的细节,当年,几乎是伴着泪水看完这部电影的。
花妮姐妹的悲惨命运感动了无数观众。自始至终,不分男女老幼,哭泣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悲伤海洋。电影散场了,还有许多人拿着手绢擦眼泪,不少人的眼睛都是红红的,有的人都哭肿了。
《卖花姑娘》那优美哀怨的主题歌和插曲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歌曲。报上刊登了《卖花姑娘》的歌词,我把它剪下来贴在了小簿子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练唱。广播里时常也会播出《卖花姑娘》的歌曲。那时,家里还没有收音机,弄堂里有人家收音机传出了《卖花姑娘》的歌声时,我就拿着小簿子站到人家门口去,跟着收音机学唱。那户人家正在包馄饨,还盛了一碗让我吃了再回家,令我感动不已。以后每每路过那人家,我都会深情地瞅一眼。为了背出歌词,放学回家的路上也要见缝插针地背上几句。一天,走在弄堂的弹硌路上,我背得太投入了,沉浸在那摄人心魄的旋律中,一头撞到了某号老太晒的山芋干摊头,老太声嘶力竭的叫声才让我惊醒过来,连忙帮老太捡起山芋干,搁好板凳、晒箕,一番道歉后才“滑脚”了。
岁月如歌,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再次回看这部儿时的经典电影,真是百感交集。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再次聆听这熟悉的旋律,“卖花来哟,卖花来哟,花儿好,红又香,朵朵鲜花卖不完,滴滴眼泪擦不干……”心中仍有种被震撼的感觉,仍然会掀起情感的阵阵波澜,并从伤感中领悟到珍惜已有的幸福,明白感恩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