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油菜花和紫蝴蝶般的蚕豆花盛开的时候,西湖总是让我心驰神往。西湖的每一胜景都有自己独到的好处,西湖之美几乎已被前人道尽,惟屏风山较少有人赞颂。记得那年,我被单位评为先进而赴上海总工会杭州屏风山疗养院休养,总觉得没有赏够九溪的雨景和屏风山的气势。听人说,有一位丹青师也被疗养胜地激起了创作灵感,因挥就一幅大型山水,题名《江上天宫》,并以此画赠送疗养院,从此,人们就把仙境般的屏风山疗养院称作江上天宫。
我也许是一个钟情雨景的人,心里曾经琢磨过,什么时候再次去领略一下雨中的真山真水。今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西湖边,特意选了一个雨天,再度梦寻屏风山。当我独自转到山脚下,雨中的千峰画屏就像模糊的视屏向我扑来,我突然觉得离主体似乎太近了,便着意拐入小径折回去,而后再远眺阔别已久的屏风山景色。但见万山重叠,千里屏障,满眼新绿。极目四望,啊,我竟置身在一片葱茏之中。
其实,昔日也曾游过好几回雨西湖,却从未感受过绿得如此出奇的雨中山景。从开阔的沃野仰望拔地而起的屏风山体,山,就像巨型的绿色屏风环抱着江上天宫和江南古塔——六和塔。层层山峦在烟雨朦胧中显得若隐若现,真是“极目钱塘上,千峰列画屏”。
正当我如痴若醉地感叹着这充满野趣的奇绿时,前面道上似曾相识的一抹红色越来越近——一对情人合披一件鲜红色雨衣在蹒跚寻幽。原来只要上心,在绿色的海洋中是很容易发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不觉想起了一个传说。宋徽宗在京师举办绘画比赛,以王安石的名句“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命题。获第一名的画师,其构思果然十分切题:绿丛中的一楼阁上,一位凭窗眺景的美女露出了红红的樱桃小唇。原来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早就以诗的形式道出了西方色彩学中提到的色觉规律——绿色和品红互为补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的对比和衬托。
绿,只是屏风山的大意,如果仔细欣赏,就会发现隐藏在一片葱绿中的无数乡野小景。道旁的淙淙细涓是九溪十八涧的泉水。清澈透底的溪水流淌在沃野,装点着景致;而使人品味不尽的是用这溪水冲沏的新茶,碧清碧清的,甘洌爽口。
倘若再用心看去,青山亦非青一色,原来山上还点缀着无数映山红和迎春花。映山红是杜鹃的俗称,小时候,我每次游山都要采上一把带回家来。最爱她的顽强生命力,只要有一小撮土,就到处生根开花,有时简直就是从石缝里冒出来的,任人采撷而永远满山遍野地怒放着。
濛濛细雨还在下,远处的绿丛中开始显现出粉墙黛瓦的点点人家,依稀炊烟仿佛在向我招手:“客人呀你莫停留,那山更比这山绿。”春雨洗净了我随身带来的大城市的烦躁和尘埃,令我心境如同屏风山区的景物一样清爽。蒙上烟雨的山野,就是如此赛绿滴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