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外童书大咖导读《红楼梦》
戴萦袅
  戴萦袅

  今年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主宾国中国的展区格外热闹,国内外知名儿童文学工作者齐齐亮相。这也是我作为童书作者,第二次参加世界上最大的童书展,得以向诸位前辈请教关于《红楼梦》的体会。

  著名作家、儿童文学理论家梅子涵教授认为,《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巨著,可以有许多阅读层次,有深有浅,人生阅历丰富的读者会得到许多启发,天真单纯的孩子来读,就算有些地方读不懂,也会得到乐趣和启蒙。

  去年“小戏骨”版《红楼梦》电视剧,演员皆为十来岁的孩子,一时引发社会热点。梅子涵教授表示,这类翻拍对于在孩子中普及《红楼梦》,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小演员出演《红楼梦》,是其童年的大事件,对其本人会有文化的熏陶;对于小观众而言,看到了同龄人的表演,《红楼梦》就不再遥不可及。

  梅子涵教授的女儿梅思繁,也成长为了一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梅子涵教授称,女儿小时候,他并不限制女儿读什么书。而今天流行的分级阅读理念,虽然能让孩子读名著时,得到系统性的指导,但也设定了太多条条框框。“像《水浒》、《三国演义》中,虽然有打打杀杀的描写,但也有英雄主义,孩子成长中,需要这些义气。”

  英籍华人插画家郁蓉女士,近年活跃于中外绘本界,她和林黛玉一样,都是背井离乡的姑苏才女。她读中学时开始痴迷丹青,临摹《红楼梦》连环画,最爱的场景里,探春站在桌前誊录诗稿,众姐妹和宝玉围着看她抄诗。这些女子衣袂飘飘的美好形象,早已渗透到她的心中。

  郁蓉女士新近和家慈秦文君合作绘本《我是花木兰》。花木兰的故事,已有数不胜数的骚客、画家、名伶演绎,连迪士尼都拍了两部动画长片。珠玉在前,这两位名家却颇有自信,因为她们发掘了跨时代的女性美,赋予了花木兰新的意义。

  这令我想起了《红楼梦》第七十八回里,曹公对林四娘故事的再创作。林四娘的传奇,在曹公之前,已见于十来部笔记小说中,包括王士禛的《池北偶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最早的版本中,林四娘本为狰狞厉鬼。后来,林四娘的形象也变得更浪漫,成了明末王府女眷,明亡后,林四娘便成了才貌双全的孤魂野鬼,怅然游荡人世。

  而曹公笔下的林四娘,最为饱满、感人,除了姿容超群,还有情有义。她本是恒王宠姬,恒王好武,效仿吴王阖闾,让美女演练武艺,林四娘被选为统领,号“姽婳将军”。“姽婳”一词读音“诡画”,指女子娴静、美好的姿态,出自战国时期才子宋玉的《神女赋》:“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描述巫山神女风姿出众,动静相宜。后来,恒王平寇战死,林四娘挺身而出,带领女将突袭敌营,以报国仇家恨。

  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将“姽婳将军”译为Winsome Colonel,很是巧妙:winsome一词略生僻,指清纯之美,往往还带有孩子气;colonel则是上校,军衔低于将军。霍氏的翻译,带点调侃的性质,让人深思:这本是王府无聊游戏里的代号,谁知林四娘却有这般赤胆忠义。

  大英博物馆研究员、翻译家汪海岚女士这次也来到博洛尼亚童书展。她白天研究东亚钱币,晚上也会在灯下读中国儿童文学,读到喜欢的,她便悉心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英语国家的读者。她坦言,《红楼梦》的英国读者不多,但读过的,都爱极了霍克斯及其女婿闵福德的精彩翻译,这对翁婿合作,在译坛亦成佳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中外童书大咖导读《红楼梦》
骗子得手的地方
智慧快餐
王老太之选项
锦衣夜行
不为白发烦恼
西渡夕钓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8中外童书大咖导读《红楼梦》 2018-04-22 2 2018年04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