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研的深入,肿瘤治疗已经从“通用”进入“个性化”阶段。“同济模式”的基础,建立在“精准诊断”和“新兴治疗”上——前者从基因和分子水平对患者作精准分型,后者则将各种新兴疗法针对性地用于不同患者,从而收获更为理想的疗效。
落户十院的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展示了一批最新应用于肿瘤临床诊治的新兴治疗方法——除了手术、放疗、化疗等“老三件”,还有近年来在国际肿瘤治疗领域夺人眼球的新抗原、CAR-T、溶瘤病毒等细胞免疫疗法;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海扶刀)等绿色物理疗法;以沃森“医生”(IBM Watson for Oncology)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会诊系统;以及体现整体医学观、展现癌症治疗新方向的能量整合医学等。
近年来,十院由党办-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等外部力量,与肿瘤科、放疗科、血液科、泌尿科、甲乳科等院内临床学科展开深入协作,探索开展了音乐治疗、芳香治疗等独具人文关爱特色的治疗方法。同济大学癌症中心与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展开合作,针对数千名报名会员,在营养干预方面作5年生命目标管理的课题跟踪。同时,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以泌尿系肿瘤、消化系肿瘤、血液肿瘤、妇科肿瘤等病种为突破口,融合社会学、音乐治疗、芳香治疗等理论,建立更广泛的“分众型”群体控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