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特大学和威斯康星医学院研究人员将小鼠分组喂养,饮食中分别富含葡萄糖、果糖、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前两者是自然界中常见单糖,后两者是常见人工甜味剂。三周后研究人员发现,小鼠血样中生化指标浓度以及脂肪和氨基酸水平发生较大变化,甜味剂改变脂肪代谢方式,其中乙酰磺胺酸钾在血液中堆积,对血管内膜细胞伤害更大。
主导研究的生物医学工程助理教授霍夫曼说,引入人工甜味剂多年后,糖尿病和肥胖患者仍大幅增加。“无论糖还是人工甜味剂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尽管它们作用机制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