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珍惜学习机会,观展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珍惜学习机会,观展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珍惜学习机会,观展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2018年04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珍惜学习机会,观展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老百姓乐变“展会达人”
张钰芸
  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一批“观博达人”在184天的会期中多次来到展馆,无论是德国馆的独特城市结构,还是英国馆的种子造型,他们都能如数家珍。拿着小板凳自觉排队,垃圾不落地、看展不喧哗,文明观展的市民成为当时世博园里的一道风景线。在此之后,参观展会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而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从事设计工作的刘敏就是一名“观展达人”,从双年展、美术展、版画展等艺术类展会,到珠宝展、数码产品展等消费类展会,甚至是商场里举办的各类IP展,都曾留下她的参观足迹。“一开始看展是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多吸取一些设计灵感,但后来发现逛展比逛街有趣多了。”她说,这两年上海的展会数量和质量都大有提升,一方面是行业内的综合展和细分展有机结合,国际化的展览内容能让她领略到行业里的最新趋势和技术,另一方面展览的表现手段也越发丰富,从过去的多媒体技术到如今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酷炫得很。

  刘敏几乎每周都要参观一到两次展会,周末和朋友见面不是约在餐厅,而是新国际博览中心、世博展览馆等地。在她的影响下,朋友们也把参观展会当作了一种生活方式。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参观展会早已不是专业人士的“权利”,尤其是带有公众性质的综合展,拖家带口前来观展的市民不在少数。在韩国,展会甚至成为了教育前沿,例如老师或家长会带着孩子们参观消防器材展,了解到各种消防用品的用法,普及防火知识,展会上也有专门针对孩子设计的消防游戏。

  “上海要迈向全球卓越城市,我们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应该有一种不断学习的本能和诉求,而参观展会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陈先进表示,各类展览集聚了行业发展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例如人工智能看上去离我们很远,但它就是未来人类发展的趋势,而通过相关的技术展、科技展,市民可以了解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开知识面,培养广泛兴趣。“在国外,市民参观展会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希望上海的市民也能把观展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郊野大地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上海距离“国际会展之都”还有多远?
足不出“沪” 看到更多精彩
老百姓乐变“展会达人”
新民晚报新视界A06老百姓乐变“展会达人” 2018-04-30 2 2018年04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