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公用事业迅猛发展,一些权属单位难免只图一己方便,“一根线”架上完事,立杆想竖在哪里就竖哪里,结果,正如市人大代表林洁梅在代表建议中所说——城市道路上空架空线缆杂乱无序,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如遇台风等大风暴雨天气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同时,线缆安全也受到威胁,加快启动架空线综合整治,迫在眉睫。
杜绝“破窗效应”,让架空线落地,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职能部门的具体措施已眉目清晰。2020年完成470公里架空线落地;第一年争取完成100公里,主要围绕内环线内的主要道路以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场馆周边的一些主要区域;然后是内环和外面连接的主要道路,从城市区域逐步向外滚动。
申城正在探索建立起完善的、能够覆盖整个城市的自动感知感应系统,引入多杆合一,所有各类的立管基于电灯杆集中起来,受到冲击了,荷载重了,杆子可能倾斜了,都可以自动感知告知平台应急处理。在技术创新之外,架空线入地、合杆整治,都还需要长效机制保障精细化管理可持续——正如西成里的长效机制是住户守则;那么,保障470公里架空线落地后的精细化管理,申城又将贡献怎样的制度创新?
期待,因为富有效率的制度供给,架空线落地后的精细化管理,让城市道路环境更整洁,空间视觉更靓丽,为公众呈现安全、有序、干净、美观的高品质城市环境。有效的制度供给,可持续的精细化管理,何尝不是城市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