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访砚记
石磊
  石磊

  早春时候,于东京青山的一个古董集市上,见到一套朱红漆器的木盒,百来年的旧物,落落大方,小盒是砚台盒子,大盒是文具盒子,梅枝缠绕,疏密有致,日本人特有的那种朱红,绵延着盛唐的风华。东西真是耐看,抱在手里,就放不下了,一路不绝如缕抱回了上海家里。如今搁在柜子上,黄梅天的起居日子,从湿淋淋的枇杷色,转成馥郁幽深的朱红色。我是深切喜欢的。

  春到荼蘼,随友人辗转去了徽州,雨水汤汤的天气,友人领着,去访砚台。铺子在屯溪老街里,多年的老铺子,诚石屋。

  也许因为是雨天的上午,屋内并没有客人,四下流动着一种廊阔的静谧。主人家客气,落座请我们吃茶,一边吃,一边顺手就抱过几块极品砚台来叹赏。石料细得腻手,众客人从内行到外行,人人触手惊叹。天下的好东西,是不用说亦不用教的,无人不懂,这个就是好东西最了不起的好处。见惯了好东西,人的格局气质,定规是不一样的。颇有些雕琢精细巧夺天工的华丽砚台,细细端详过去,真真是云蒸霞蔚,小小一掌之上,经营无限山水,这个事情是中国人一向擅长的。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里,总是有一种高度凝练的能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算是典型例子。大概总是因为有了一点年纪,对熟络繁复的雕琢,如今多半是看看就放下了,难往心里去,亲亦亲不起来。 

  茶过三匝,众人纷纷起身绕室逡巡,细看屋内各色良砚。好东西很多,就不逐一写了,拉着主人家问,有没有日本来的砚台呢?主人家答有,指给我看一幅大砚,尺幅有半张报纸那么大,说是回流的东西,原产在我国宋代,后来去了日本,最近又被买回来了。多少钱呢?四五十万人民币的样子。我听了惘然。一幅宋砚,迁徙流转,里面的盛衰因缘,不堪回首。低头在屋内又转了两个圈圈,然后还是去找主人家,再问,店里,还有没有其他的砚台,是日本来的?主人家说有的,还有一枚。这次摸出来的,是个手掌尺幅的小砚台,打开木制的砚盒,里面是一幅极致简白的普通砚台,没有一刀多余的雕琢,素面素心,稳得泰然。接过来捧在手心里,看了良久。事后想想,那么简单的砚,根本没有雕什么,有什么好反复看的?人就是很奇怪,复杂个半死的东西,两眼就看尽看饱了,一清二白的东西,倒是横看竖看看不够和看不透。主人家讲,这个砚,做工其实很精到,你看看,木制的砚盒,严丝合缝纹丝不动的,日本人做东西,还是厉害。是在日本的一个小拍上,千元人民币拍来的。我听了小小惊奇,做个木制盒子,不是天生应该严丝合缝的吗?难道还犬齿交错坑坑洼洼?砚石都可以雕得精微,木盒子有什么难呢?这幅小砚,底部刻着赤间关三字,亦是粗笔豪刻,跟满屋子歙砚的精雕,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摩挲再三,开口问主人家,这个,可以卖给我吗?请说个价钱。主人家闻言,一愣,大约完全没有想到,会有客人要买这种日本砚台。想必是因为我是老友带去的客人,踌躇千秒之后,主人家定定神,客气说,你要,就拿去吧,随便给一点就行。这次是轮到我一愣了。抱着砚台去屋里找友人,请教友人应该怎么办。人家一听前前后后,跟我说,主人家那么讲,是不卖的意思,你就死心吧。

  然而我还是不死心,断舍离始终修得不够,转个圈子又去找主人家,跟伊并肩立在门檐下看了十分钟的雨,厚颜再问一遍,多少钱可以卖给我?主人家为难个半死,七尺大汉,结结巴巴死守着一句老话,你要,就拿去吧,随便给点就行。

  东西呢,最后还是没有好意思硬买,从徽州回上海,一路惦念久久。回家一查,这个砚台,莫小看,是日本御砚。

  日本的御砚,亦不过如此素净。我在心里又愣了一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公告
   第A13版:公告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金色池塘
   第A2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A22版:摩登/新尚
   第A23版:新民健康/前沿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卓尔不群的爨碑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访砚记
美国旧金山市的花街(钢笔淡彩)
五代之冯道
阅读,把世界呈现给山里孩子
宁波纪行 (词两首)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访砚记 2018-08-04 2 2018年08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