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深情指出:“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在周恩来同志逝世42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当下,品读著名党建专家李洪峰同志撰写的《周恩来:永远的榜样》,激越起崇敬之情和景仰之心,深切感受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磅礴力量。
周恩来同志一生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拥有始终不变的为民情怀和初心定力。他在弥留之际,唱的还是“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早在青年时代,他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时”。一息尚存,就得奋斗!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地之子”。他时刻关心人民的安危冷暖,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他胸前佩戴的徽章上,铭刻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这是他一生践行的初心阐释和宗旨写照。
作为20世纪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人,周总理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同志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降半旗哀悼。1979年10月,法国政府在巴黎举行周恩来20年代旧居挂纪念牌的仪式。大理石纪念碑镶嵌有他的半身铜像。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保尔·贝尔蒙多的作品。他说:“我希望重现周恩来的生命和魅力,力求让更多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脸庞上,从他明朗的形象辉映出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活力和他的精神。”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周恩来同志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德,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以人民为中心的光辉真理和价值理念,照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我们培育健全、高尚的人格树立了标杆。
《榜样》用生动的笔触、大量的史料,展现出周恩来同志所富有的人类理想崇高境界的人格,日新又新、不断升华的人格,极有涵养、风度高雅,但又平易近人的人格。这种人格力量跨越世纪、引领当代、启迪未来,为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供了指南。
对工作,严密细致。1973年9月9日夜间,一架外国民航班机在首都机场起飞后不久,一台发动机出了故障,要求返航。由于层层请示,飞机在空中延误了33分钟。为了这件事,周恩来同志于9月10日凌晨1时,亲自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十分严肃地查问每一个环节和每一级领导。与每个同志对话,一一当面查证,发现有内外13个环节层层请示,却得不到及时处理。他严肃批评:“简直是官僚主义!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这不但是关系飞行安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国际影响的重大问题!不要说延误了33分钟,有时即使是延误了3秒钟,也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会议开了三个半小时,大家都极为惭愧地听取了周恩来同志的批评,受到了一次终生难忘的教育。
对亲属,严管厚爱。众所周知,周恩来同志没有子女,亲侄女周秉德曾跟随他共同生活了15年之久,他待周秉德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在工作安排上,周恩来同志一直要求周秉德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最边远、最基层的地方去接受锻炼。周秉德参加工作后不久,就从基层农村小学被调动到区委机关工作。他知道后,立即追问周秉德,是不是因为人家知道你和我的关系,照顾你到城里的?当了解到确实是由于区委工作需要才抽调周秉德后,才肯作罢,同时告诫周秉德,“还是要多在基层工作锻炼才好。”
对秘书,严格要求。周恩来同志对秘书提出过一些要求,主要有: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要立即报告;毛主席找他时,要立即报告;报告要准确;传达他的指示要准确;报告要及时,不许延误时间;办完事后要报告结果;在工作中他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严格保密;要听党的话,对党忠诚老实;工作要认真细致,做到准、勤、严;作风要正派;要经得住批评;要有好的身体。
对自己,严以修身。在延安整风之后,周恩来同志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加紧学习;努力工作;习作合一;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斗争;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等七条。这七条,周恩来同志信守一生。
周恩来同志时时、事事、处处展现的崇高精神,特别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为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宗旨、保育信念提供了政治参照和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