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三营镇石岩完小一年级有20个学生,留守儿童有8人,单亲家庭的孩子有2人。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是石岩村的经济收入低,许多家长为了生计,不得不丢下孩子,到大城市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带。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孩子很胆怯,不敢开口主动与人交流。石岩村的母语是白族话,学生听不懂汉语,我的教学工作非常吃力,只有借助白族话来翻译,慢慢积累知识。
2013年,上海益善公益基金会爱心人士来到学校考察,并给我们捐了许多图书,说是在我们学校“种试验田”。我第一次把图书抱进教室让学生看时,他们可高兴了!从来没见到过这么好看的图书,里面精美的图画深深地把他们吸引住了。直到下课铃声响,他们才爱不释手地把书还给我。
此后,我一个星期让学生看2节课,让他们想看哪本翻哪本,看完后跟别人交换看,每天放学后都有学生借回家看。
一学期过去了,我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能够大胆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更加尊敬老师,主动跟老师问好,懂得关爱和宽容别人,有了自信心。我试着让他们读一读图书,讲一讲书里的故事,大部分学生能讲清楚故事内容。
有一回,课本上出了一道题,“海马应该归哪类动物?”学生问我:“老师,海马长得什么样子呀?”我也被考住了,只好实话实说,老师也没见过,只知道它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一种动物。另一个男同学把书包里的《海洋世界》拿出,翻开,找到海马图说:“老师,看,这图就是海马!”我把书本递到每位学生手上,让他们看清楚,并给他们读了关于海马的一段故事:雄海马的身体上有个育儿袋,用来孵小海马,代替了海马妈妈的工作。学生听完后说:“海马真有趣!”我接着问学生:“爱不爱看书?图书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学生都大声说:“爱看,图书让我们知道了许多有趣的事。”
我的班上有个小女孩春春,爸妈离婚了,都不在村里,她跟着爷爷奶奶过。春春成天笑眯眯的,很听话,也很爱劳动,就是不知道咋回事,每次考试只能考十几分,我也很着急。有一天李同新老师在学校里,看她在读一本叫《雪人》的绘本,就让春春说下这个故事。《雪人》这本书只有画没有字,春春翻着一幅幅画,告诉李老师,有个小男孩,堆了个小雪人,给“他”穿衣服,戴围巾,请“他”看电视,玩手电筒,小雪人很高兴,带着小男孩飞到天上去,到处玩,他们俩玩了一晚上,可开心了。玩累了,小男孩睡着了,第二天一早赶紧又想找小雪人去玩,可是太阳出来,小雪人没了,他好难过。我没想到春春能把故事说得这么好,李老师大大地夸了春春一通,春春笑得有点骄傲。
接下来我会让孩子们每天都看点书,学着讲故事,照绘本画画,他们一定会更喜欢来上学的。
十日谈
公益路上的书香
责编:殷健灵
无论选择哪条路,你,是不是你想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