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昨天对外发布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最新进展,为“展览品护照”延期、会后为展览品在国内安置临时“新家”、为“吃遍全球”打造安心通道等。海关致力于为首届进口博览会提供更为贴心优质的监管服务,让更多人能借助进博会这一舞台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6个月延长至1年
随着进博会日益临近,上海海关经常会接到参展企业关于如何延长ATA单证册有效期限的咨询。ATA单证如同进境展览品持有的“护照”,也是海关对展览品进行监管的一种模式。以往其海关签注期限是6个月,对于汽车、机械设备、高端文化产品等推广周期较长的企业来说常常“捉襟见肘”,因此大多会申请办理6个月的延期手续。
经海关总署批准同意,ATA单证册项下进口博览会暂时进境展览品的首次进境期限,在单证册有效期内由现在的6个月延长至1年,省去了企业多跑一趟海关办理“护照”延期手续的过程。
展后处置有新途径
上海海关还有一项监管创新举措值得关注,即在进博会结束后,展览品结转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准予核销结案。
在前期调研中,上海海关了解到很多进博会参展商有将展品留在境内进行保税展示的迫切需求。但是按照海关现行规定,进境展览品在展会结束后原则上应复运出境,即使这些展览品希望继续在境内通过保税展示寻觅买家,也必须实际出境“回家”一趟,办结相关手续后才能再次申报进境。
如何在现行监管规定和企业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经研究,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为展览品在国内安置临时“新家”:展会结束后,希望留在境内开展保税展示、寻找买家的展览品,可以结转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无需实际出境“回家”即可办理结案手续,商品性质从展览品转化为保税货物。此后,按照对保税货物的有关规定开展保税展示等相关业务,由此减少货物物流运输成本,方便企业展后处置。
打造安心绿色通道
本届进博会上,将有不少预包装食品用于现场散发及供观众品尝。为让大家能轻松、安心地“吃遍全球”,上海海关提前介入,全力打造一条安全的无障碍绿色通道。
为方便品尝、散发,参展的预包装食品可免于加贴中文标签,但境外参展商必须作出统一标识。对免于加贴中文标签的预包装食品,应在展览品旁以中文注明品名、保质期、食用禁忌和食用方法等信息。
对于进入进博会用于品尝、散发的预包装食品,海关都会提前开展风险评估。对于《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检验检疫限制清单》中有检疫准入要求但未获准入的食品,都必须经风险评估没有疫情疫病传播风险,才允许参展。
本报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陈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