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滴总归情
章慧敏
  章慧敏

  时常见到朋友圈里友人晒出练字的图文,我忍不住想起小学六年级暑假,被父亲逼着练字的经历。那天,父亲把一叠毛边纸和“柳公权大楷字帖”“灵飞经小楷字帖”一起,摆在书桌上,我知道又要给我加负担了。

  小孩子最苦恼的事莫过于非本人所愿,却又无力反抗:今年练字、去年背《古文观止》、去年的去年送我去市业余少体校……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自然有应付办法。

  父亲爱读古文,我常听他和母亲闲谈“东周列国”的战事、“三国”的计谋,这些故事让我入迷,一天我问他李密是谁?这一问自讨苦吃,父亲说我该读读《古文观止》了。从此,他每天教我一段古文,第二天要我背出来。李密的《陈情表》就是我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

  听父亲逐字逐句地讲解那些晦涩深奥的古文,挺有滋味的,按理说十几岁的少年记忆力再好不过了,内容领会了,背诵起来并不难。可逆反心理作祟,我花在动脑筋投机取巧的时间超出了背书的时间。终于有对策了:我对父亲说,我不能面对他背书,得转过身才背得出来。于是,转身,摊开手掌,上面是用圆珠笔写下每一句古文的第一个字,汗涔涔的。它们是提示,助我轻松地背完课文,这一招,从没被父亲发现过。

  有了背古文的“经验”,练字时我如法炮制。我把毛边纸复在字帖上描,每个字都写得既快又好。可第一次交作业就被父亲发现,他对我的弄虚作假很生气,用竹尺足足打了我十下手心。

  现在想来,父母亲为了让我有点气质,真是煞费苦心,可那时的我偏偏不领情。还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我被在南昌路上的市少体校录取练体操,父母觉得这能增强我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刚开始一段时间是基础训练,小朋友们水平相当,我也愿意去。可偏偏教练爱我如己出,还昵称我“小皮球”。听教练这么一叫,同学们也“皮球”“皮球”地戏称我,把我喊得“胖”极了,我最怕别人说我胖,太自卑了。于是,我又开始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光阴荏苒,时光逐渐使我明白,少年时代不管我对父母的期许有多抵触,也不管我耍过多少花招,可凡是接触过、学过的东西都远比今天再花更大精力学习作用大、效果好、印象深。

  那年,我向一家青年刊物投稿,文章寄出没多久就收到了编辑的回信,他说我的稿子不适合他们刊物,但我的字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相信字写得好的人,一定能写出好作品。后来,我也当上了编辑,也会在意作者字的好坏,甚至会给作者相同内容的回信。

  我由衷地感恩父亲当年盯着我练字,没有父亲的“逼迫”,没有编辑的鼓励,也许我的文章仍在天上兜圈子、等待着慧眼的发现。

  今天,当我听到有人赞美我和同龄人相比,腰背还算挺直、精力还很充沛时,我也会想到少体校的训练,懒懒散散时脑海中居然会跳出溺爱我的教练充满张力的口令:挺拔、舒展、放松、吸气……

  今天是昨天的继续,当年点滴总归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雅加达之光
   第A11版:雅加达之光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诸“马”何曾伯乐荐
点滴总归情
智慧快餐
使用语言不可任性
梦中的书店
扫一扫
桌子情结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6点滴总归情 2018-08-19 2 2018年08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