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更多游客入疆,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当地脱贫。天山南麓下,叶尔羌河畔,沙漠浩瀚,戈壁苍茫,胡杨壮美。喀什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目前,上海对口支援的四县已建成A级景区16家,星级农家乐50家,实现旅游就业4万余人。
叶城 锡提亚谜城
“几个月前,我还是一个白白嫩嫩的小伙子。”维吾尔族小伙子艾克拜尔·艾则孜人称“艾克队长”,他向记者展示了3月底拍摄的照片,当时的他肤色白净,而如今他晒得黑不溜秋,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非洲”。
“艾克队长”很忙,他穿着迷彩服,头顶烈日,时而指点园区内的员工该怎么做,时而捡矿泉水瓶、包装袋等垃圾,维护景区环境。“国外的游客要过来,国内的游客要过来,形象都得注意,不然影响我们叶城和锡提亚的面子。”
锡提亚谜城景区是上海援疆旅游项目之一。今年5月,他刚刚成为景区的法人代表。上海援疆干部、叶城县委副书记胡广介绍,在援疆资金投入的基础下,为了使旅游资源尽快利用开发,采用了请第三方旅游公司代为管理的办法。
如今,当地洛克乡村民在景区内工作,其中95%都是贫困户,每个月收入能有1000多元。有了施展能力的舞台,“艾克队长”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重任在肩:“原来只要管好一家4口人,现在加上职工,变成了70多口人。”
莎车 米夏镇樱桃园
莎车县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樱桃园,位于米夏镇夏马勒巴格村。大红灯、早红、岱红、黑珍珠、美国红、黑樱桃……赶上丰收季,樱桃园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周末甚至可达上万人。
“去年樱桃园游客采摘10万人左右,今年更是翻了一倍,樱桃成为当地村民的‘摇钱树’。以前眼睁睁看着它烂在地里,现在农民坐在地头就能把樱桃卖完了。”莎车县旅游局办公室主任莫富程说。
今年,上海援疆投入专项资金250万元,助力景区完成停车场、餐饮区、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上海援疆扶持下,这里还成立了合作社,雇佣当地贫困户做停车管理、安保、保洁等工作,每月工资能有2000元。连同服务员、采摘员等,目前已经实现了64户104人就业。
泽普 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戈壁深处的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天然胡杨林面积达1.8万亩,三面环水,景色宜人。入秋后,胡杨黄叶如染,倒映在湖面上,当真印了“泽普”在维吾尔语中“流淌着金子的河”之意,令人心驰神往。
上海援疆干部帮助金湖杨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过程中,坚持将旅游开发与安居富民相统一,把景区里的七十多户维吾尔族人家统统留了下来,既改善了他们的居住质量,又帮助他们在家门前实现就业。90多岁的热合曼老人是金湖杨的明星,靠着在景区里赶马车,旺季时他每月能收入几千元,这些发家致富的马车也被称为“马迪拉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上海援疆泽普分指挥部计划投入援疆资金约300万元,用于景区的提升改造。此外,还将引进直升机发展低空旅游等特色项目,预计提供100多个旅游就业岗位。
巴楚 红海景区
巴楚县阿纳库勒乡14村,紧邻国家级4A景区红海景区,景区里的300多名员工,有80%都来自这个村。除了在园区内工作以外,一些村民今年还有了新的身份:民宿主人。原来,去年有游客一天玩不过瘾,便上村里打听:“能不能住农民家里体验乡村生活?”游客的需求,触动民宿项目的诞生。
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挥部拿出了250万元援疆资金,在14村建设8-10栋样板民宿,外观保留当地特色风情,内部装修则按照3星级宾馆的水准实施。自愿参与改造的村民需要承担一部分装修款,并参加当地旅游部门组织的标准化服务培训,而民宿所产生的收益将大都归村民所有。
村民马木提·克热木原本是纯粹的农民,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民宿老板。他在心里悄悄算过一笔账,以前全家人一年的收入不到5万元,今年有了自家民宿,收入上翻一倍应该不成问题。马木提热情地说:“以前别说住这样的房子,看都没看过。感谢上海援疆,我代表我们全村人,欢迎上海人民到这里来玩!”
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