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诚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海派画家沈逸千(1908-1940)不辱历史使命,走出象牙之塔,挺进西部地区,奔向抗日战场,描绘时代风云,独步民国画坛。他的水墨写生画曾在《大公报》上连载,并在美国《亚细亚》杂志发表,名噪一时。在他雄浑的笔下,有浴血沙场的守土将士,有从火线上押解下来的日军俘虏,有横行于长白山下的豺狼……其作品充满着时代气息。
沈逸千1908年诞生于当时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嘉定,祖籍松江。16岁后,他只身闯荡上海滩。在考入上海美专之后,他开始致力于将中西绘画有机结合的现实主义画风,不遗余力。自“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历任上海美专学生国难宣传团团长、上海国难宣传团团长、《大公报》特派写生记者、《良友》和《中华》画报特派战地记者、中华美术界抗敌协会理事、中国抗战艺术出国展览筹备会总干事、战地写生队队长。生前著有《蒙边西北画刊》(上海时代图书公司,1933年出版)和《察绥西蒙写生集》(天津大公报馆,1937年出版)。1937年上半年,沈逸千的个人画展在南京、上海、杭州三城巡回展览,观众热情高涨,踊跃参观,盛况空前,以至其个人画展观众人数竟然超过了当年全国美展的观展总人数纪录。传统的笔墨技巧和中国画图式、题材,在沈逸千笔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便成为承上启下的传奇人物,为20世纪中国画的现实主义道路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血路。他矢志以艺术救国,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由于他在世时间较短乃至距今年代久远,因此,当代人对于这位近代画家知之甚少。为了纪念沈逸千诞辰110周年,上海笔墨博物馆最近推出《不朽的画魂——沈逸千艺术文献展》,以飨广大观众,展期自8月18日至9月24日。在这次展览中,既有沈逸千所绘的国画,又有邵力子、续范亭、胡厥文、艾思奇等名人的墨迹,还有昔日《大公报》的沈逸千个人画展特刊及其出版的画册等历史文献资料,使得当代观众通过展品,更加贴近该画家所处的时代,深入了解历史的真相。参观该展不仅是对于一位已故画家艺术的回顾,而且是接受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