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土寸金的南京路仙乐斯广场蹭只免费车位可能性有吗?南京西路450弄开进去,保安马上招手迎上来:车位没有。我手指指里面,保安无奈放行。弄堂狭窄,谨慎驾驶。居然进去找到车位,一只无人收费的免费车位。
曹沥同学已经住在这条弄堂里半个多世纪了,出生在山东路仁济医院后就住在这里。老上海从出生到几十年后住在同一个地址的人属于恐龙品种,搬家成为大多数人生活常态,经常搬家也是浏览城市各处风景的一个绝佳借口。
住在市中心的好处是亲朋好友集散方便。过去联系方式没有现在那么方便即时,居住偏远的亲朋好友先在仙乐斯广场集合,然后安排下一步行程。不速之客串门光顾已经成为曹同学烦恼和开心的激活点,不想见的人贸然出现,朝思暮想的佳人也会给他意外惊喜。
他青少年时代在黄山茶林场呆了一年,时间不长记忆刻骨铭心。前两年我们陪他重访黄山脚下谭家桥旧居,他兴奋得彻夜无眠,到了徽州酒店,次日天没亮就爬上后山。几十年前故事一段段重复演绎,物是人非场景,是上年纪人最好补钙药。他带我们攀爬了一段青石板的“徽青古道”,这段古道从黄山谭家桥穿越到山那头歙县许村要翻上翻下几乎折腾一整天。他念念不忘要走通“徽青古道”,看来陪他一起实现这个美好愿望的驴友还在海选招募中。
大隐隐于市,四周高楼大厦,弄堂里有点井底之蛙感觉。曹沥还是安安静静下棋喝茶看书聊天,世上千年洞中一日,喧嚣城市中心还有如此茶禅一味角落,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曹沥为女儿起了个不落俗套的名字:浥尘,他听到女儿出生消息正逢春末夏初清晨湿漉漉仙乐斯广场感觉。看来有点唐诗功底,不知道外甥名字又要用什么典故。
许多老同学老朋友的生活轨迹扑朔迷离,人间蒸发长期失联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他还常常牵记着几位老同学老朋友,他家还是在仙乐斯广场后面弄堂里,老同学老朋友从全球各地漫游回故乡,走过路过南京路千万不要错过,仍旧到老地方串门集合。他可以带全球游客免费游览上海历史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和国际饭店的城市原点。这条弄堂里有许多故事,他还有一肚皮仙乐斯广场周边的风土人情掌故趣闻。
弄堂后面通凤阳路,泊好车去黄河路小聚。看到前面还有两辆车,我们在前挡风玻璃留下电话。吃了半顿饭挪车电话响了。拖了一会赶到弄堂,着急出去办事的人已经叫出租车走了。吃饭回来我们的车又被后面车顶住。我们不急,就在弄堂里小花园喝茶聊天,等待不付费驾驶员回来。
多年前这里的黄昏非常喧哗热闹,几乎来上海游玩的外国游客晚上一定会来仙乐斯广场看杂技表演,夜生活打卡地标。许多大巴中巴小车停在广场上,那时广场才是开阔的广场,木偶剧团也在这里演出。现在谁还知道上海还有个木偶剧团?凤阳路同福里动迁清场进行得差不多了,复制成凤阳路新天地是地产商的正常思路。长江公寓和卡尔登大戏院等百年前的故事都是古董级传奇,坐在黄河路凤阳路口喝茶聊天,不知道时光逆流还是往前顺流,包浆斑驳的建筑和玻璃幕墙大厦把时空弄成一幕幕穿越戏剧。
前些日子经过仙乐斯广场,想起曹沥又惦记免费车位。电话拨过去,他说人在福冈居酒屋微醺呢。
几时陪他重游黄山茶林场,重访谭家桥,走通“徽青古道”,那才是老曹同学最开心的时光。